1200名困难群众变身“社区管家”:公益性岗位兜底安置,共建和谐社区新篇章

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困难群体的就业问题,特别是对于生活在城市社区的困难群众,政府通过实施公益性岗位兜底安置政策,帮助他们实现再就业,提高生活质量。近日,一项新的举措在各地纷纷落地,1200名困难群众成功转型成为“社区管家”,为社区治理注入了新的活力。
公益性岗位兜底安置,是政府为解决困难群体就业问题而实施的一项重要政策。这项政策旨在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为困难群众提供就业机会,帮助他们实现自食其力,改善生活。此次,1200名困难群众变身“社区管家”,正是这一政策的生动实践。
“社区管家”这一角色,旨在为社区居民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包括社区环境维护、居民活动组织、社区安全巡逻等。这些“社区管家”们,有的是曾经失业的困难群众,有的是因身体原因无法从事重体力劳动的居民。如今,他们成为了社区的“贴心人”,用自己的辛勤付出,为社区居民创造了一个更加美好的生活环境。
在成为“社区管家”之前,这些困难群众的生活并不容易。有的家庭因疾病、残疾等原因陷入困境,有的因失业而生活无着。然而,在政府的帮助下,他们不仅找到了新的生活方向,还实现了自我价值。
以某城市为例,该市共有1200名困难群众通过公益性岗位兜底安置政策,成功转型成为“社区管家”。他们分布在各个社区,为社区居民提供优质服务。在他们的努力下,社区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居民生活质量得到了提升。
为了更好地发挥“社区管家”的作用,政府还对他们进行了专业培训。培训内容包括社区服务知识、沟通技巧、安全防范等。通过培训,这些“社区管家”们不仅掌握了服务技能,还增强了责任感和服务意识。
在“社区管家”的岗位上,困难群众们展现出了惊人的工作热情。他们积极参与社区活动,关心居民生活,为社区和谐稳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仅实现了自身价值,还赢得了社区居民的尊重和信任。
公益性岗位兜底安置政策,为困难群众提供了就业机会,让他们在共建和谐社区的过程中,实现了自我价值。这一举措不仅有助于解决困难群体的就业问题,还有利于提升社区治理水平,为我国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展望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政府的持续关注和推动下,公益性岗位兜底安置政策将发挥更大的作用,让更多困难群众实现就业梦想,为构建美好家园贡献力量。而1200名“社区管家”的成功转型,正是这一美好愿景的生动写照。
- • 芦溪县“家风银行”创新治理,道德积分可换创业贷款,打造诚信社会新风尚
- • 上栗县与浏阳携手共建花炮产业创新联盟,共铸环保型庆典焰火新篇章
- • 萍乡话输入法APP上线,方言保护条例纳入地方立法:传承与创新并行,守护地方文化根脉
- • 萍乡学院锂电实验室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研发高镍电池材料引领行业创新
- • “红色记忆”文创集市盛大开市,煤晶石印章、工运徽章成为热销焦点
- • 萍乡创新婚俗,低碳套餐引领绿色婚礼新风尚
- • 宣风镇富硒果蔬产业园建成,直供粤港澳大湾区商超,助力乡村振兴
- • 芦溪傩戏《孟姜女》欧洲巡演,AR面具引领观众进入沉浸式观剧新体验
- • 萍乡创新婚俗:低碳环保新风尚,客家传统焕新颜
- • 安源区青少年科创中心盛大开馆,投资3亿打造无人机、机器人等20个实验室
- • 安源科创城揭牌,中科院赣西新材料研究院攻克航空铝材“卡脖子”技术,助力我国航空工业腾飞
- • 武功山脚下民宿集群共享厨房兴起,游客自制农家菜助力土特产销售
- • 安源区试点“双减2.0”:课后服务引入非遗传承人,傩舞、皮影课程助力文化传承
- • 教育慈善基金扩容至2亿元,助力贫困生资助延伸至研究生阶段
- • 湘东区创新“光伏+农业”模式,10万亩农田实现“棚顶发电、棚下种菇”
- • “云端乡音档案馆”:全球萍乡人共筑方言文化瑰宝,方言短视频播放量破亿
- • 安源区荣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示范园,三产联动助力年产值突破百亿大关
- • 萍乡与粤港澳大湾区共建“菜篮子”基地:共筑绿色通道,保障民生供应
- • “赛酒歌”擂台开唱,客家米酒文化醉倒八方客——三板桥乡举办特色民俗活动
- • 萍乡经开区台商产业园盛大设立,30家精密制造企业集中签约,共谋发展新篇章
- • 高坑镇农民画非遗工坊揭牌仪式圆满举行,作品远销海外助力文化“出海”
- • 老年大学课程“菜单化”,银发学员可自选无人机摄影课,乐享智能生活新篇章
- • 赣湘合作再结硕果:上栗产业园盛大开园,30家湘企投资超80亿建总部
- • 留守儿童关爱中心全覆盖,VR设备助力在外务工父母与子女亲情互动
- • 莲花县跨境电商飞地产业园落户深圳,年出口额目标直指10亿
- • 湘东区建立全国首个傩文化基因库,3D扫描技术助力千件古傩面具永久保存
- • 萍乡“名师飞课”系统上线,乡村学生共享名校课堂,教育公平再进一步
- • 萍乡市“雨露计划”升级,助力脱贫攻坚,5年培训5万人次,就业率高达98%
- • 芦溪县乡村CEO年薪制试行,大学生村官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 • 上栗县创新“扶贫观察员”机制,百名乡贤助力政策落地
- • 安源婚俗博物馆新展:百件嫁妆见证赣西百年婚恋观变迁
- • 莲花县扶贫车间进村全覆盖,留守妇女月均工资突破4000元
- • 安源路矿工运广场沉浸式民俗剧场落成,夜游经济迎来新热潮
- • 非遗传承与文化盛宴:50对新人傩舞祈福,夏布婚服见证集体婚礼新风尚
- • 扶贫茶园套种中药材,亩产效益翻番至1.2万元
- • 安源工运精神IP商业化,红色文旅衍生品年销破亿:传承红色基因,创新文旅发展新路径
- • 跨国农业创客社区盛大开园,30国青年携手共研气候智慧型农业新篇章
- • 萍乡经开区全力冲刺千亿园区,新能源电池产业园三期项目盛大开工,年产值目标直指500亿!
- • 萍安钢铁荣获“江西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彰显国企担当
- • 光伏农业新突破:芦溪农光互补大棚年发电量可供3万家庭
- • 萍乡市医保报销助力脱贫攻坚,因病返贫动态清零成效显著
- • 萍乡炒粉挑战赛创吉尼斯纪录,冠军5分钟炒制80碗,展现炒粉技艺巅峰
- • 老旧小区焕新颜:加装电梯破百部,政府补贴助力惠及3000余户居民
- • 湘东区携手京东打造冷链物流枢纽,农产品48小时直达北上广
- • 鸡冠山乡新材料产业园投产,半导体靶材突破国外垄断,助力我国科技发展
- • “安源七月半鬼仔戏:走出祠堂,沉浸式剧场吸引年轻观众”
- • 安源红军餐厅创新推出VR沉浸宴,数字技术再现红色饮食场景
- • 安源区农村污水治理实现全覆盖,打造全省首个村级生态净化湿地系统
- • 安源锦绣城倾情打造沉浸式剧本杀《煤都谍影》,旗袍演绎民国往事,解密神秘谍影传奇
- • 光伏建筑一体化试点落地,萍乡可再生能源占比超40%,绿色转型迈出坚实步伐
- • 乡村教师津贴翻倍,偏远山区岗位月补达3000元:政策助力教育均衡发展
- • 萍乡与粤港澳大湾区共建“教育人才飞地”:共育未来,共赢发展
- • 上栗县花炮产业数字安全监管平台上线,事故率锐减90%,安全新篇章开启
- • 广寒寨乡林下经济“出圈”,黄精种植助力户均年增收2万元
- • 芦溪紫红米荣膺欧盟有机认证,电商直播助力日销突破10万单
- • 科技创新券政策助力萍乡高质量发展,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三年翻番
- • 湘东区启动“教师安居工程”,200套乡村教师周转公寓建成投入使用
- • 湘东区乡村艺术银行盛大开业,村民陶艺作品兑换生活物资
- • “家校直通车”开通!山区学生周末免费乘专线巴士往返家校
- • “莲花‘开秧门’民俗荣登省级非遗名录,千人插秧赛传承农耕智慧”
- • 湘东区发放1.2亿元创业担保贷款,助力800家小微企业蓬勃发展
- • 莲花血鸭制作技能培训助力妇女增收,人均月增3000元
- • 源南乡石磨茶油坊复建,传统榨油技艺成研学热点
- • 安源影视基地盛大开放,《觉醒年代》取景地重现民国风华
- • 《传奇新手教程全解析:开启传奇冒险之旅》
- • 萍乡学院科研实力再攀高峰:新增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科研经费突破亿元大关
- • 安源区“政银担”联动,20亿低息贷款助力企业扩产
- • 全国首条莲文化主题高速服务区开放,体验采莲制藕粉,感受传统与现代的交融
- • 地铁站壁画:萍乡精神谱系的动态展现——傩面与工运元素的巧妙融合
- • 师德档案全市联网,严守教育行业红线
- • 扶贫车间生产环保电子烟花,出口订单助力600人就业
- • 乡村儿童剧团《稻田里的莎士比亚》巡演,全方言演绎《仲夏夜之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