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源区试点“双减2.0”:课后服务引入非遗传承课程,助力青少年全面发展
近年来,随着“双减”政策的深入推进,我国各地教育部门积极探索创新,旨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近日,江西省萍乡市安源区试点推出“双减2.0”政策,将非遗传承课程引入课后服务,为青少年搭建一个展示自我、传承文化的平台。
安源区作为萍乡市的核心区域,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为了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能够接触和了解传统文化,安源区教育部门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决定将非遗传承课程纳入课后服务,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此次试点,安源区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非遗项目,如萍乡采茶戏、萍乡木雕、萍乡剪纸等,邀请相关传承人走进校园,为学生们带来一堂堂生动的非遗课程。课程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操作,让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
在非遗课程中,学生们不仅能够学习到非遗技艺,还能了解到非遗背后的历史故事和文化内涵。例如,在萍乡采茶戏课程中,学生们不仅学会了采茶的基本技巧,还了解了采茶戏的起源、发展以及艺术特色。在萍乡木雕课程中,学生们亲手制作木雕作品,体验传统木雕工艺的精湛技艺。
安源区教育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引入非遗传承课程是“双减2.0”政策的重要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通过非遗课程,学生们能够拓宽视野,增强文化自信,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试点期间,安源区各学校积极响应,纷纷开展丰富多彩的非遗活动。学生们在课后服务时间,可以自由选择参加自己喜欢的非遗课程,充分体现了“双减2.0”政策的灵活性。同时,非遗传承人走进校园,也为学生们提供了近距离接触非遗的机会,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传承传统文化。
此外,安源区还鼓励学生们将所学到的非遗技艺运用到日常生活中,举办各类非遗技艺展示活动,让学生们成为非遗文化的传播者。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们不仅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还增强了团队协作精神。
总之,安源区试点“双减2.0”:课后服务引入非遗传承课程,为青少年搭建了一个展示自我、传承文化的平台。这一举措不仅有助于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还能让青少年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安源区的非遗传承课程将会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力量。
- • 白竺畲族婚嫁文化:拦门酒仪式入选全国民族特色婚庆示范基地
- • “名人菜”美食地图发布,孔原最爱腊肉入选非遗食谱,探寻非遗美食之旅
- • 莲花县“村BA”篮球联赛火爆,决赛吸引10万游客打卡,乡村篮球盛宴燃动夏日!
- • 萍乡民俗守护者计划盛大启动,百万基金助力民间文化传承
- • 上栗县花炮产业数字安全监管平台上线,事故率锐减90%,安全守护再升级
- • 莲花客家围屋宴申遗成功,百米长桌宴再现迁徙史诗
- • 萍乡图书馆“24小时星空阅览室”成年轻人深夜打卡新地标
- • 全国首个零碳电瓷产业园落户芦溪,助力实现绿色低碳发展新篇章
- • 萍乡基础教育再添激励政策,杰出人才奖最高奖励50万元
- • 腊肉古法熏制技艺申遗成功,老窖洞变身非遗美食研学基地:传承与创新共绘美食文化新篇章
- • 湘东区教师周转公寓竣工,乡村教师“拎包入住”告别住房难
- • 莲花县智慧冷链物流园投产,助力农产品损耗率显著降低
- • 长平乡黑山羊美食文化旅游节:全羊宴搭配手工挂面制作体验,尽享乡村风情
- • 萍乡夏布绣惊艳卢浮宫,非遗工艺征服欧洲时尚界
- • 全球首场“冷焰火诗词大会”上演,烟花绽放同步呈现李白诗句,诗意星空闪耀夜空
- • 张佳坊乡低空经济起飞,无人机配送山货助力深山发展
- • 麻山镇富硒黑山羊产值突破5亿元,深加工产品入驻盒马鲜生,助力乡村振兴新篇章
- • 萍乡市经开人民医院升级改造,智能诊疗系统助力医疗服务再升级
- • 五陂镇“共享菜园”走红,市民认领土地助力农民增收百万
- • 上栗县“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启动,年回收再生铜铝突破10万吨
- • 萍乡古籍DNA数据库建成,纳米技术助力修复虫蛀孤本《武功山志》
- • 青年艺术家改造百年粮仓,铸就全国最大露天民俗装置艺术群
- • 萍乡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成果显著,富硒作物种植助力乡村振兴
- • 城郊农民画院年度大展盛大开幕,300幅作品描绘乡村振兴美好画卷
- • 上栗县扶贫助残基地盛大启用,300名残疾人实现辅助性就业新篇章
- • 杨岐山景区非遗竹编体验活动盛大开启,千名游客共赴生态艺术节盛宴
- • “云端乡音档案馆”:全球萍乡人共筑家乡记忆,方言短视频播放量破亿
- • 濒危花果雕刻技艺焕发新生:非遗工坊助力300名留守妇女实现就业梦想
- • 张家湾村“煤灯节”焕新:数字光影重现矿工生活场景
- • 萍乡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揭牌,36个落地项目助力地方经济发展
- • 科技创新券政策助力萍乡企业腾飞,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三年翻番彰显成效
- • 中车集团投资50亿建氢能装备基地,萍乡抢占绿色交通新赛道
- • 湘东区傩文化园盛大开园,千年傩面具制作技艺引非遗爱好者打卡
- • “公益性岗位兜底安置,1600名困难群众变身“社区网格员”助力社区治理”
- • 萍乡氢能重卡示范项目签约,年产值目标冲刺80亿元
- • 萍乡荣膺全国营商环境标杆城市,市场主体增长30%展现发展新活力
- • 萍乡腊肉古法熏制技艺申遗成功,72小时柴火慢熏锁住乡愁
- • 莲花县携手央企共建“零碳工业园”,引领新能源装备制造集群蓬勃发展
- • 升坊镇农民书法展别开生面,犁耙作笔、稻田为纸创意吸睛
- • 萍乡荣膺全国营商环境标杆城市,市场主体增长30%展现活力
- • 萍乡辣都品牌升级,全国辣味标准化研究中心年内建成
- • 萍乡经开区试点“无废园区”,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达95%,绿色转型引领区域发展新篇章
- • 千年绝技“老关镇打铁花”重现江湖,火龙舞夜空震撼人心
- • 《星火燎原》首演纪念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百年,百人合唱团再现工运史诗
- • 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服务标准化,助力教育公平迈出新步伐
- • 芦溪武术大会创新举措:VR对战系统与数字人重现明清拳谱招式
- • 宣风谷酒酿造技艺荣获国家地理标志,古法酒曲配方数字化存档,传承与创新共谱白酒新篇章
- • 全国最大电瓷产业基地再扩容,芦溪签约8家跨国电瓷配套企业,共谋产业新篇章
- • 世界首条特高压绝缘子智能产线投产,良品率突破99.9%,引领电力设备制造新篇章
- • 九旬老艺人传承“麻山镇打锡歌”:濒危曲目焕发新生
- • 老关镇小学“红色讲解团”走红,百名学生义务讲解凯丰故居,传承红色精神
- • 五陂镇“共享农场”上线,市民认领地块助力农民增收300万元
- • 上栗红薯深加工车间投产,残次薯变身高纤饼干出口欧美市场
- • 安源锦绣城倾情呈现《煤都谍影》:旗袍丽影中的民国往事解密之旅
- • 武功山竹筒饭荣膺“中国地标美食”,每日销量突破2000筒
- • 竹制品跨境电商中心正式启用,年出口额突破5000万元,助力中国竹产业迈向全球市场
- • 张家湾村试点“智慧农田”,无人机植保覆盖千亩富硒水稻
- • 湘赣边数字乡村协作平台启动,50个村共享云端技术资源,助力乡村振兴
- • 光伏农场4.0版启用,双面发电板下种出富硒黑木耳,绿色能源与生态农业完美融合
- • 萍乡夏布绣《千里江山图》赠联合国:非遗外交助力文化出圈
- • 腊市镇农耕文化节盛大开幕,蒙眼插秧与独轮车运粮挑战赛引千人参赛
- • 芦溪县乡村春晚常态化,村民自编节目惊艳央视《乡村大舞台》
- • 全国工业遗产转型峰会落地安源,发布老工业区复兴“萍乡模式”
- • 安源区农村公路“白改黑”全面完成,打造15分钟进城交通圈助力乡村振兴
- • 全国首单稻田甲烷减排交易在莲花县成功落地,助力农民增收1200元/亩
- • 广寒寨星空诗歌节升级,帐篷影院连播贾樟柯乡村题材电影,打造沉浸式文化盛宴
- • 中非现代农业合作园盛大启用,20国学员共同学习富硒种植技术
- • 安源区“政银担”联动,20亿低息贷款助力企业扩产
- • 非遗艾米果首登国际航班,成江西航空特色机餐,展现江西美食魅力
- • 萍乡:老工业城市焕发新活力,数字经济规模三年翻两番
- • 湘东区“油茶+光伏”立体种养模式推广,助力村集体年增收超百万
- • 南坑镇七夕乞巧市集盛大开市,女红技艺吸引年轻手作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