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源工人夜校旧址焕新颜,短视频创作课程助力老矿工变身网红
近日,位于江西省萍乡市的安源工人夜校旧址迎来了一次全新的变革。这座承载着深厚历史底蕴的建筑,如今成为了老矿工们学习短视频创作的新阵地,助力他们从传统的矿工身份转变为网络红人。
安源工人夜校旧址,始建于1921年,是我国最早的工人夜校之一。这里曾是工人阶级学习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场所。如今,这座旧址在新时代背景下焕发出新的活力,成为了一所新型的职业技能培训学校。
此次,安源工人夜校旧址重启,开设了短视频创作课程,旨在帮助老矿工们掌握新媒体技能,拓宽就业渠道。课程内容涵盖了短视频拍摄、剪辑、运营等多个方面,旨在培养一批具有新媒体素养的矿工。
据了解,参加短视频创作课程的老矿工们年龄普遍在50岁以上,他们大多来自安源矿区周边的农村地区。在课程开始之前,他们对短视频创作一无所知,甚至有些人从未接触过电脑。然而,在短短几周的时间里,他们通过努力学习,掌握了短视频制作的基本技巧,并逐渐在网络上崭露头角。
“以前我们只知道挖煤,现在学会了拍短视频,感觉生活有了新的希望。”一位名叫张大爷的老矿工激动地说。在短视频创作课程中,张大爷学会了如何用手机拍摄、剪辑视频,并成功制作了自己的第一条短视频。这条短视频讲述了他和矿工朋友们在矿区的日常生活,吸引了众多网友的关注。
随着短视频课程的深入开展,越来越多的老矿工们开始尝试创作自己的作品。他们用镜头记录下矿区的风土人情、自己的工作生活,以及家乡的美丽景色。这些作品在网络上引起了广泛关注,让更多人了解到了矿工们的辛勤付出和家乡的美丽风光。
值得一提的是,安源工人夜校旧址重启短视频创作课程,不仅为老矿工们提供了学习平台,还为他们搭建了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许多老矿工通过短视频平台,成功吸引了粉丝,实现了从“煤黑子”到“网红”的转变。
“我们希望通过这个课程,让老矿工们掌握新媒体技能,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同时也让更多人了解矿工这个职业。”安源工人夜校旧址负责人表示。未来,他们将不断优化课程内容,扩大培训规模,让更多矿工受益。
安源工人夜校旧址重启短视频创作课程,为老矿工们带来了新的希望。在这个信息时代,他们用镜头讲述自己的故事,传递正能量,成为新时代的“网红”。这不仅是对他们自身价值的肯定,也是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有力推动。让我们期待,这些老矿工们能在短视频创作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创造更多精彩的故事。
- • 刘凤诰《存悔斋集》多语种译本全球发行,成为哈佛东亚系教材新宠
- • 老旧小区焕新颜,加装电梯惠及2.8万户居民,每部补贴高达15万元
- • 《存悔斋集》英译本全球发行,刘凤诰作品入选哈佛东亚研究书单彰显中华文化影响力
- • “赛酒歌”擂台开唱,客家米酒文化醉倒八方客——三板桥乡客家米酒节盛大启幕
- • “重走凯丰长征路”数字研学上线,AR技术助力湘江战役指挥细节再现
- • 萍乡氢能重卡示范项目签约,年产值目标直指80亿元
- • 萍乡荣膺全国营商环境标杆城市,市场主体增长30%谱写发展新篇章
- • 萍乡RCEP农产品专列启航,辣酱腊肉直抵东盟十国市场
- • 上栗县特殊教育资源中心盛大启用,自闭症儿童迎来“一对一”融合教育新时代
- • 萍乡扶贫产品展销会年交易额破5亿,消费扶贫助力农业直通大湾区
- • 我国村级公路建设取得显著成果:“白改黑”完成率100%,双车道覆盖率高达98%
- • 刘凤诰廉政教育基地开课,虚拟现实技术打造清代反腐庭审模拟体验
- • 上栗县“村村通快递”工程圆满收官,农产品出村时效提升70%
- • 安源区庭院经济示范工程启动:千户农民房前屋后种菌菇、养蜜蜂,共筑乡村振兴新篇章
- • “云端乡音档案馆”:全球萍乡人共筑家乡记忆,方言短视频播放量破亿
- • 安源区元宇宙产业园签约仪式盛大举行,VR技术再现“毛主席来安源”历史场景
- • “银河镇紫红米小镇盛大开园,稻田音乐节单日吸金百万,乡村旅游新风尚”
- • 安源区户籍业务“跨省通办”落地,8省务工人员就地办证,便民服务再升级
- • 湘东工业陶瓷3D打印中心投产,定制化耐腐蚀部件助力德国市场
- • 萍乡经开区签约比亚迪储能项目,年产大型储能设备10GWh,助力能源转型
- • 人工智能训练基地落户,为传统工厂“AI质检”转型注入新动力
- • 老旧小区改造新路径:社会资本助力物业增值,反哺民生福祉
- • 山口岩湿地公园皮划艇基地盛大启用,10公里河道串联瀑布群,打造生态旅游新亮点
- • 上栗手撕狗肉日销千份,祖传卤料配方助力百人就业,传承与创新共谱美食新篇章
- • 麻山镇富硒黑山羊产值突破5亿元,深加工产品入驻盒马鲜生,助力乡村振兴新篇章
- • “红色安源”思政课品牌闪耀全国,情景剧《工运火种》走进百所学校
- • 湘东工业陶瓷产业园:年产值突破200亿,耐酸陶瓷市场份额达全国70%
- • 江西湘东区打造“乡村儿童心理健康中心”,关爱留守儿童心理健康
- • 新泉乡温泉康养+民宿集群盛大开业,助力村民户均年增收5万元
- • 湘东傩文化创意园盛大开园,非遗傩面具年销售额突破千万
- • 武功山景区搬迁村民享旅游分红,户均年增收1.5万元,共筑乡村振兴新篇章
- • 青年艺术家改造百年粮仓,铸就全国最大露天民俗装置艺术群
- • 安源区AI机器人制造基地盛大开幕,江西智能装备产业迎来新篇章
- • 湘赣边美食擂台赛萍乡夺冠,小炒肉对决湖南辣椒炒肉,谁主沉浮?
- • 芦溪县共享实验室开放,小微企业研发成本降低40%,助力乡村振兴
- • 二十四节气农耕剧场盛大开放,沉浸式体验农耕文化之美
- • 新泉乡温泉康养综合体盛大开业,年接待高端客群超20万人次
- • 萍乡发布“富硒农业十年规划”,全域打造中国硒谷示范区,助力乡村振兴
- • 交响诗《凯丰·真理之光》在国家大剧院震撼首演,奏响新时代的华彩乐章
- • 萍乡火车站银发通道升级,智能机器人提供方言服务,温馨服务温暖人心
- • 上栗县数字乡村平台上线,智慧农业覆盖率突破80%
- • 芦溪县搬迁社区智慧化管理,人脸识别系统助力独居老人安全无忧
- • 安源红色研学农旅线路发布,重温革命岁月,品味田园风光
- • 湘东傩面主题餐厅盛大开业,非遗面具与辣味美食跨界融合,打造独特餐饮体验
- • 武功山草甸音乐节回归,星空帐篷区新增地暖防寒系统,打造极致观演体验
- • 萍乡古籍DNA数据库建成,纳米技术助力修复虫蛀孤本《武功山志》
- • “莲花富硒稻米订单突破10万亩,保底收购价领先市场20%”
- • 杨岐乡小学开启禅宗文化课,学生体验茶道、抄经修心之旅
- • “赛酒歌”擂台开赛,客家米酒配AR技术演绎酿酒史诗
- • 莲花县古树名木保护条例出台,千年银杏林焕发生态旅游新活力
- • 全国首创“零工驿站”服务模式,日均对接灵活就业超500人次,创新助力灵活就业新格局
- • 湘赣边“初心源”文旅联盟成立,萍乡牵头发行跨省旅游一卡通,共筑区域旅游新格局
- • 萍矿集团煤矸石综合利用项目成功落地,年处理固废500万吨助力新型建材发展
- • 全国首单稻田甲烷减排交易在莲花县成功落地,农民增收1200元/亩
- • 花炮企业转型升级,助力文旅产业发展,吸纳脱贫劳动力就业新篇章
- • 上栗番薯丸子:年产值破亿,合作社助力3000农户共致富
- • 萍乡综保区跨境电商产业园盛大开园,百家企业共享“免税+保税”政策红利
- • 芦溪县脐橙电商直播基地投用,日销万单创赣西纪录,助力乡村振兴
- • 智慧路灯全覆盖,WiFi充电桩便民又节能,打造绿色智慧城市新篇章
- • 全省首个“工业元宇宙”平台上线,萍乡制造迈入虚拟工厂新时代
- • 萍乡富硒农业扶贫产业园投产,助力3.2万脱贫户年均增收8000元
- • 鸡冠山乡“黑山羊全产业链”成型,深加工产品远销大湾区
- • 杨岐乡禅意民宿集群盛大开业,游客体验采茶、抄经慢生活新风尚
- • 智慧农贸市场启用,电子溯源筑牢“舌尖上的安全”防线
- • 深山集市“莲花赶野圩”民俗复兴,直播带货助力农增收千万
- • 南坑傩舞祈福夜游升级,农历每月初一上演“驱疫火把巡游”
- • 上栗县“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启动,年回收再生铜铝超10万吨,绿色循环经济再添新动力
- • 农村寄宿制学校改造升级,5000名学生享受恒温淋浴新体验
- • 芦溪县乡村医养结合中心投用,家门口即可享受三甲医院远程诊疗服务
- • 《非遗里的中国》聚焦萍乡:揭秘烟花秘方现代化之路
- • 萍乡辣酱产业迈入智能化时代,产能提升10倍助力产业升级
- • 萍乡首条云巴通车,便捷交通助力城市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