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科创城盛大开园,12家院士工作站领衔攻克“卡脖子”技术难关
近日,我国江西省萍乡市举行了一场盛大的活动——萍乡科创城开园仪式。在此次开园仪式上,12家院士工作站正式揭牌,标志着萍乡科创城正式投入运营。这些院士工作站将围绕国家战略需求,领衔攻关一系列“卡脖子”技术,助力我国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萍乡科创城位于萍乡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占地约3000亩,总投资约100亿元。自项目启动以来,萍乡市高度重视,将其作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重要举措。此次开园仪式的举行,标志着萍乡科创城正式迈入实质性运营阶段。
在开园仪式上,萍乡科创城与12家院士工作站签署合作协议,共同推动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这些院士工作站分别由我国知名院士领衔,涉及材料科学、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等多个领域。他们的加入,将为萍乡科创城带来强大的技术支持和人才保障。
“卡脖子”技术是指那些制约我国产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长期以来,我国在部分领域受制于人,严重影响了国家战略安全和产业竞争力。此次萍乡科创城开园,12家院士工作站的成立,正是为了攻克这些“卡脖子”技术,推动我国产业转型升级。
据悉,这12家院士工作站将聚焦以下关键领域开展攻关:
1. 新材料:针对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对关键材料的依赖,开展高性能合金、新型复合材料等研究,助力我国新材料产业发展。
2. 新能源:针对我国能源结构调整需求,开展新能源电池、太阳能光伏、风能等关键技术攻关,推动我国新能源产业迈向国际先进水平。
3. 生物医药:针对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需求,开展生物制药、生物材料、生物检测等关键技术攻关,提升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竞争力。
4. 电子信息:针对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需求,开展5G通信、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关键技术攻关,推动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5. 环保技术:针对我国环保产业发展需求,开展大气污染治理、水污染治理、固体废弃物处理等关键技术攻关,助力我国环保产业转型升级。
萍乡科创城开园及12家院士工作站的成立,将为萍乡乃至江西省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注入强大动力。在未来的发展中,萍乡科创城将充分发挥院士工作站的引领作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助力我国实现科技自立自强,为建设科技强国贡献力量。
总之,萍乡科创城的盛大开园,标志着我国在攻克“卡脖子”技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我国必将实现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新突破,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支撑。
- • 全球首条固态电池中试线落户萍乡,年产值预超百亿,中国新能源产业再攀高峰
- • 萍乡现代农业产业园:乡村振兴的新引擎,助力10万农户增收致富
- • 神泉乡烧塔节:烈焰映天穹,千年火祭融合无人机灯光秀
- • 重金属污染区华丽转身,生态公园绽放生机,2.8万居民告别“污水灌溉”历史
- • 德国职业教育专家团队驻萍指导,助力“双师型”教师培养
- • 莲花职业中专升格为高职院校,首设“无人机植保”“电商助农”专业,助力乡村振兴
- • 萍乡影视基地魅力绽放,30个剧组纷至沓来,文化娱乐GDP占比再创新高
- • 南正街麻辣摊成打卡圣地,秘制辣油配方助力夜经济繁荣
- • 文廷式诗词改编国风电音剧惊艳巴黎,斩获艺术节创新大奖
- • 上栗县特殊教育资源中心盛大启用,为自闭症儿童开启“一对一”融合教育新篇章
- • 萍乡经开区获批综合保税区:开放型经济再添强劲引擎
- • 芦溪玉皇山“朝仙节”惊艳登央视,十万信众徒步挑战元宇宙祈福赛道
- • 生态护林员岗位扩招,年工资提升助力绿色事业发展
- • 碧湖潭森林公园高空玻璃漂流盛装启幕,全长2.1公里,挑战200米落差极限!
- • 莲花县甘祖昌干部学院荣膺全国红色教育基地,年培训学员突破十万人次
- • 麻山生态新区打造“零碳智慧村”:光伏屋顶年发电2000万度,引领绿色生活新风尚
- • 莲花县空压机产业崛起,助力国产大飞机供应链发展
- • “全国田园诗歌大赛在莲花颁奖,获奖作品刻入稻田艺术景观,诗意田园绽放新光彩”
- • 湘赣边区域科技资源共享平台正式上线,萍乡牵头整合8000台仪器设备助力区域创新发展
- • “莲花血鸭制作标准发布,全国3000家门店统一呈现‘萍乡味道’”
- • 萍乡试点“农业产业共富贷”:新型主体可获千万信用额度,助力乡村振兴
- • 广寒寨乡“高山光伏+林下经济”项目并网发电,年收益反哺村民,助力乡村振兴
- • 国际非遗学者工作站落户萍乡,20国专家共鉴活态传承魅力
- • 萍乡市人民医院荣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携手湘雅医院共享优质资源
- • 城郊高枧村千亩荷花盛开,夏日莲香摄影大赛邀您共赏自然之美
- • 湘东区教师周转公寓竣工,乡村教师“拎包入住”告别住房难
- • 赣西地区携手中科院计算所,共筑人工智能产业高地
- • 全球首例AI设计油菜在萍乡试种成功,含油量达国际领先水平
- • 南坑镇傩舞祈福夜游盛大启幕,每月初一十五上演《赶鬼驱疫》民俗盛宴
- • 宣风谷酒酿造技艺荣获国家地理标志,古法酒曲配方数字化存档,传承千年酒文化
- • 湖塘古村实景版《牡丹亭》惊艳开演,明清宅院变身昆曲舞台
- • 芦溪县乡村CEO年薪制试行,大学生村官引领乡村产业振兴新潮流
- • 湘赣边“初心之路”旅游联盟成立,一卡通覆盖50家景区,共筑红色旅游新篇章
- • 萍乡打造湘赣边医疗康养中心,年接待游客超百万,助力区域经济腾飞
- • 上栗县创新扶贫观察员机制,百名乡贤助力政策落地
- • 全国首部萍乡方言电子地图上线,AI语音导航引领古村落探索之旅
- • 萍乡采茶戏《三女跳崖》改编成国风电音剧,B站直播百万打赏引发网友热议
- • 萍乡经开区创新试点“首席服务官”制,百名干部一对一包联重点项目
- • 全球首场“冷焰火诗词大会”上演,烟花绽放同步呈现李白诗句,诗意与浪漫交织
- • 安源煤矿遗址焕新颜:变身工业农业公园,井下种出荧光蘑菇
- • 乡村教师津贴翻倍,偏远山区岗位月补达3000元:政策助力教育均衡发展
- • 上栗县特殊教育资源中心盛大启用,自闭症儿童迎来“一对一”融合教育新篇章
- • 芦溪县厕所革命迈向数字化管理,卫生厕所报修响应缩至2小时
- • 芦溪县乡村“祠堂变学堂”,老年大学覆盖所有行政村,传承文化焕发新活力
- • 萍乡市扶贫搬迁户不动产证发放全覆盖,让搬迁户吃下“定心丸”
- • 斑竹山红色歌谣音乐节盛大启幕,摇滚版《十送红军》点燃激情,引爆全场!
- • 《安源工人号子》音乐剧首演:工业民俗与现代交响乐的跨界碰撞
- • 麻山生态新区打造“零碳智慧村”,光伏屋顶年发电2000万度,引领绿色未来
- • 萍乡“乡村振兴合伙人”计划启动,博士团队带技术入股村集体企业,共谋发展新篇章
- • 非遗锡器锻造传承人直播卖货,复古煤油灯成国潮爆款,传统文化焕发新活力
- • 萍乡市实施“两线合一”政策,全面兜底保障8.6万贫困人口
- • 上栗县创新举措,发放“新市民安居贷”,首套房利率补贴50%
- • 萍乡国家产业转型示范区验收通过,关停煤矿助力GDP逆势增长8.5%
- • 桐木镇“村BA”篮球赛火爆,百村联赛吸引万名观众,乡村体育盛宴席卷而来
- • 上栗“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年产值突破30亿,再生铜铝直供特斯拉
- • 萍乡学院创新扶贫模式,开设电商直播课孵化“乡村网红”助力农特产销售
- • 中非现代农业合作园盛大启用,20国学员共同学习富硒种植技术
- • 萍水湖湿地公园“夜光森林”开放,萤火星空栈道成亲子打卡地,点亮城市夜晚魅力
- • 上栗红薯深加工车间投产,残次薯变身高纤饼干出口欧美市场
- • 全国首个电瓷产业创新联合体成立,万伏级空心瓷套技术攻克在望
- • 杨岐山景区打造“禅意元宇宙”,数字分身体验参禅打坐新风尚
- • 00后团队创新无限,3D打印技术助力萍乡花果非遗文化焕新颜
- • 安源秋收起义美食展演盛大启幕,红色菜系成为党史教育新载体
- • 寒山森林公园发现新物种“武功山树蛙”,生态价值引关注
- • 萍乡少年科学院成立,中学生参与卫星载荷实验,开启科技创新新篇章
- • 安源区试点“双减2.0”:非遗传承融入课后服务,傩舞、皮影课程焕发新活力
- • 扶贫车间制作莲花血鸭预制菜,助力800人居家就业
- • 赣湘边最大返乡创业园落成,助力5000人本地就业新篇章
- • “元宇宙宗祠”上线,全球萍乡人虚拟共祭始祖:传承文化,跨越时空的祭祖新方式
- • 老旧小区改造助力脱贫攻坚,贫困劳动力日薪不低于150元
- • 武功山旅游专线开通,沿线农户年均增收8万元,助力乡村振兴
- • 神泉乡烧塔节:千年火祭映照无人机灯光秀,烈焰璀璨天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