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东区携手景德镇陶瓷大学,共育50名乡村艺术教师,助力乡村振兴
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乡村教育事业的发展,致力于提升乡村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为响应国家号召,推动乡村教育事业的繁荣,湘东区与景德镇陶瓷大学近日签署合作协议,共同开展乡村艺术教师定向培养计划,计划培养50名具有专业素养的乡村艺术教师。
景德镇陶瓷大学,作为中国陶瓷艺术教育的摇篮,以其深厚的陶瓷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教育特色,在全国享有盛誉。此次合作,旨在充分发挥景德镇陶瓷大学的优势,为湘东区培养一批既有艺术素养,又有教育情怀的乡村艺术教师,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据悉,此次定向培养计划为期两年,将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确保学员在短时间内掌握扎实的艺术教育知识和技能。课程设置涵盖了陶瓷艺术、绘画、音乐、舞蹈等多个领域,旨在培养学员具备全面的艺术教育能力。
在培养过程中,景德镇陶瓷大学将选派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授课任务,同时邀请湘东区当地优秀教师进行实践教学指导。学员在学习期间,将有机会前往景德镇陶瓷大学进行实地考察,深入了解陶瓷文化,感受陶瓷艺术的魅力。
此次合作,不仅有助于提升湘东区乡村艺术教育水平,还有利于推动当地文化产业的发展。湘东区作为江西省的一个传统陶瓷产区,拥有丰富的陶瓷文化资源。通过培养乡村艺术教师,可以有效传承和发扬陶瓷文化,助力当地文化产业转型升级。
此外,定向培养的50名乡村艺术教师,将在毕业后回到湘东区各乡村学校任教,为当地孩子们提供优质的艺术教育。这将有助于激发乡村孩子们的艺术潜能,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合作还得到了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湘东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政府将全力支持景德镇陶瓷大学的培养计划,为学员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同时,政府还将加大对乡村学校的投入,改善教学设施,为乡村艺术教师提供更好的工作环境。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乡村教育事业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湘东区与景德镇陶瓷大学的合作,为乡村艺术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50名乡村艺术教师将成为湘东区乡村教育事业的生力军,为当地孩子们的美好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之,湘东区与景德镇陶瓷大学的合作,标志着我国乡村艺术教育事业迈上了新的台阶。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乡村孩子们将享受到更加丰富多彩的艺术教育,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 • 萍乡非遗“傩文化”破圈!VR沉浸式演出惊艳亮相上海文博会
- • 萍乡获批国家气候投融资试点,绿色信贷余额增长80%,绿色金融助力绿色发展
- • “00后守护者计划”启动,短视频活化刘凤诰故居,传承历史文脉
- • 安源社区食堂创新举措:推出“低辣套餐”兼顾传统风味与健康需求
- • 教育慈善基金助力学子,贫困生资助范围拓展至研究生阶段
- • 萍乡首推教师优待卡,公交文旅福利助力教育工作者便捷生活
- • 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全面完成,智能家居助力1200户居民生活品质提升
- • “萍水河流域试点农业节水银行:节水指标兑换现金奖励,助力绿色农业发展”
- • 萍乡经开区获批综合保税区,开放型经济再添新引擎
- • 萍乡市第一书记直播间带货超亿元,百名驻村干部变身网红
- • 湖上乡“打麻糍大赛”引万人参与,木槌抖音挑战赛播放量破亿,民俗文化盛宴精彩纷呈
- • 老旧小区焕新颜,加装电梯惠及2.8万户居民,每部补贴高达15万元
- • 光伏农业新突破:芦溪农光互补大棚年发电量可供3万家庭
- • 高坑镇百年煤城华丽转身,文旅综合体助力老矿区焕发新活力
- • 五陂镇共享农场上线,市民认领地块助力农民增收300万元
- • 湘赣边“初心源”文旅联盟成立,萍乡牵头发行跨省旅游一卡通,共筑旅游新篇章
- • “莲花血鸭申遗成功,万人宴挑战‘最多人同时拆鸭骨’纪录,美食盛宴再掀高潮”
- • 共享农机3.0平台上线,无人收割机实现跨县调度作业,农业现代化迈出新步伐
- • 萍乡市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全覆盖,积分兑换激发志愿活力
- • 萍乡市农村普惠金融升级,信用村贷款额度最高提至100万,助力乡村振兴
- • 电瓷产业扶贫基地投产,1200名脱贫群众变身技术工人,助力乡村振兴
- • 安源区跨境电商交易额实现飞跃式增长,引领江西省RCEP数字贸易发展新潮流
- • 安源区扶贫工坊全域覆盖,助力留守妇女月均增收2800元
- • 总投资30亿!莲花生物医药产业园签约辉瑞等国际药企,共筑全球医药创新高地
- • 留守儿童关爱中心全覆盖,VR设备助力在外务工父母与子女亲情互动
- • “莲花民情夜访”机制全国推广,干部入户解难题超万件,助力基层治理新篇章
- • 山口岩瀑布水幕电影《西游记》首映,经典取景地故事全新演绎
- • “全省首创‘拿地即开工+验收即发证’,项目审批周期压缩60%”
- • 湘东区江口村荣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稻田艺术成为网红打卡新地标
- • 生态小水电助力扶贫,收益反哺脱贫村基础设施建设
- • 安源区“老字号茶馆”评选揭晓,大碗茶配评书成为市民新宠
- • 莲花县农村电商孵化园盛大开园,百名主播带货助力本地特产腾飞
- • 莲花县乡村教师周转房全覆盖,300名特岗教师扎根扶贫一线,助力教育扶贫事业
- • 芦溪发布民俗数字地图,扫码体验百项非遗互动游戏,传承文化新方式
- • 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完成,3.2万亩农田复垦带动就业,助力乡村振兴
- • 智慧停车新篇章:5座智慧停车场助力老城停车难题,ETC无感支付提升出行体验
- • 安源路矿遗址公园荣膺国家工业遗产,井下剧场再现《工运风云》实景剧
- • 中共六大会址举办李立三专题展,中俄合拍纪录片上映:历史记忆的传承与共鸣
- • 智慧农贸市场启用,电子溯源筑牢“舌尖上的安全”防线
- • 萍乡人才新政重磅来袭:顶尖团队最高支持1亿元,购房补贴翻倍
- • 武功山国际帐篷诗歌节盛启:万名诗人共绘“云端长诗”
- • 张佳坊乡建中医药康养基地,万亩杜仲林助力乡村振兴与就业
- • 全国首批“农业职业经理人”在萍乡获职称,享国企待遇,开启乡村振兴新篇章
- • 老关镇小学“红色讲解团”走红,百名学生义务讲解凯丰故居革命故事,传承红色基因
- • 安源区农村污水治理实现全覆盖,打造全省首个村级生态净化湿地系统
- • 萍乡黄爱堂家族清代廉政石刻:中纪委官网深度解读历史与廉政精神
- • 赣西国际陆港开港,萍乡外贸进出口额再创新高,助力区域经济腾飞
- • 全国工业遗产转型峰会落地安源,发布“萍乡模式”引领老工业区复兴新篇章
- • 萍乡市“四好农村路”提质三年行动取得显著成效,建制村通双车道率达100%
- • 芦溪县教育基金会善举显真情,亿元善款助力贫困学子成长
- • 湘东区荣膺“全国农村艺术教育实验区”,陶艺课程走进80%乡村学校
- • 芦溪镇扶贫站长林红梅助销滞销蔬菜1万斤,荣膺“学习达人”称号
- • 全球最大辣味食品研发中心落户萍乡,年孵化新品超百款,引领行业新风向
- • 电瓷产业集群助力就业,技能培训补贴惠及3.5万劳动者
- • “拿地即开工”审批改革落地,项目开工周期缩短60%,助力经济发展新篇章
- • 莲花县“妈妈车间”扶贫模式助力全国推广,万名留守妇女变身产业工人
- • 萍乡春锣非遗传承人创吉尼斯纪录,千人方言说唱致敬朱益浚:传承与创新的文化盛宴
- • “免申即享”惠企平台正式上线,惠企资金秒到账惠及5000家企业
- • 萍乡国际陆港中欧班列开通,年吞吐量突破百万吨,助力企业集聚发展
- • 百年安源老街焕新颜:城市更新“留改拆”典范打造数字文创街区
- • 南坑傩雕工坊与故宫联名,复刻光绪帝御赐彭铭敬傩面具,传承非遗文化
- • 麻山生态新区打造“零碳智慧村”:光伏屋顶年发电2000万度,引领绿色生活新风尚
- • 安源区农村快递全覆盖,家门口服务破解“最后一公里”难题
- • 略下村刘佳玉:昔日贫困户变身扶贫专干,用爱心和汗水助力乡村振兴
- • 萍乡市农村电商直播学院揭牌,助力培育万名“新农人主播”
- • 麻山傩文化园非遗工坊盛大开启,亲身体验傩面具雕刻,传承非遗技艺
- • 重金属污染区华丽转身,生态公园助力2.8万居民告别“污水灌溉”历史
- • 高坑镇“百年煤城夜市”重启,嗦螺蛳、炸油坨唤醒舌尖上的乡愁记忆
- • 芦溪富硒紫米酒荣获国际大奖,年产值突破8000万元,助力乡村振兴
- • “湖上乡打麻糍大赛引万人参与,木槌抖音挑战赛播放量破亿,民俗文化魅力无限”
- • 全国花炮非遗传承基地落户上栗,创新“传统技艺+AI设计”特色班助力文化传承与发展
- • 莲花血鸭标准化生产车间投产,全国连锁门店突破2000家,引领餐饮行业新潮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