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源区农村公路“白改黑”工程圆满收官,15分钟进城交通圈梦想成真
近日,随着安源区农村公路“白改黑”工程的全面完成,该区农村交通面貌焕然一新,实现了15分钟进城交通圈的目标,为当地居民提供了更加便捷、舒适的出行环境。
安源区位于江西省萍乡市,是萍乡市的中心城区。近年来,安源区积极响应国家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号召,大力推进农村公路建设,着力改善农村交通条件。此次“白改黑”工程是该区农村公路建设的重要举措,旨在提升农村公路的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
据了解,安源区农村公路“白改黑”工程共涉及全区20个行政村,全长约100公里。工程实施过程中,相关部门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和要求,对原有农村公路进行改造升级。通过对路面进行沥青混凝土铺设,提高了道路的平整度和抗滑性能,极大地改善了农村公路的通行条件。
“白改黑”工程的实施,不仅让农村公路焕然一新,还极大地缩短了农村居民进城的时间。如今,安源区农村居民出行,仅需15分钟便可抵达城区,大大方便了居民的日常生活和出行。
“以前,从村里到城里要一个多小时,现在只需要15分钟,真是方便多了!”村民李大爷高兴地说。李大爷家距离城区较远,以前出行十分不便。如今,农村公路“白改黑”工程完成后,他每天都能轻松地往返于城乡之间。
此外,农村公路“白改黑”工程还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越来越多的农产品、工业品得以快速运输,有力地促进了农村地区的产业升级和农民增收。
为了确保“白改黑”工程的质量和进度,安源区成立了专门的项目指挥部,负责工程的统筹协调和监督管理。在工程实施过程中,相关部门严格执行招投标制度,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同时,还加大了对工程质量的监督检查力度,确保工程达到预期效果。
“农村公路‘白改黑’工程的全面完成,是安源区农村公路建设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标志着该区农村交通事业迈上了新的台阶。”安源区交通运输局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该区将继续加大农村公路建设力度,不断完善农村交通网络,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总之,安源区农村公路“白改黑”工程的圆满完成,不仅实现了15分钟进城交通圈的目标,还为当地居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在今后的工作中,安源区将继续致力于农村公路建设,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力。
- • 湘赣边“初心源”文旅联盟成立,萍乡牵头发行跨省旅游一卡通,共筑红色旅游新篇章
- • 重金属污染区华丽转身,2.8万居民告别“污水灌溉”历史
- • 全国首个“农业创客小镇”落户湘东,孵化200个乡村CEO,助力乡村振兴新篇章
- • 赣湘边冷链物流中心启用,鲜莲48小时直达粤港澳,刷新生鲜配送新速度
- • 萍乡嗦粉巴士驶入大湾区,三天狂销10万碗辣味文创粉,火遍全国!
- • 萍乡循环经济产业园二期投产,再生资源利用率再创新高,领跑全省
- • “重走凯丰长征路”数字研学上线,AR技术助力湘江战役指挥细节再现
- • 萍乡经开区台商产业园盛大设立,30家精密制造企业集中签约,共谋发展新篇章
- • 安源秋收起义美食展演盛大启幕,红色菜系成为党史教育新载体
- • 大学生创办“红色剧本杀工坊”,凯丰故事改编作品获千万流量
- • 上栗县村级养老“幸福餐桌”全覆盖,留守老人1元吃饱暖人心
- • 萍乡中小学开启国际理解教育新篇章:与海外30校缔结姊妹校
- • 扶贫资金助力生态小水电建设,收益反哺脱贫村基础设施建设
- • 萍乡市优化营商环境,外资企业“绿色通道”全程代办仅需3个工作日
- • 芦溪县“共享实验室”开放,助力小微农企研发成本降低40%
- • “莲花血鸭制作技能培训助力妇女增收,5000名妇女人均月增3000元”
- • 腊月廿四古法除尘成新民俗,家政公司推出非遗清洁套餐引领清洁新风尚
- • 萍乡引领教育信息化浪潮:全国首个“5G+教育”示范区校园网速提升10倍
- • 安源图书馆创新举措:推出“声音博物馆”,扫码聆听百年煤矿机械运转声纹
- • 全省首个村级“零碳养老院”在丹江街建成,光伏发电实现自给自足
- • 武功山脚下乡村民宿集群年营收破2亿,户均增收15万元,乡村振兴新路径!
- • 上栗县创新“扶贫观察员”机制,百名乡贤助力政策落地
- • 荷塘乡千亩太空莲盛开,汉服租赁+采莲船摄影套餐火爆热销
- • 萍乡启动“银龄讲学计划”,百名退休特级教师助力乡村教育振兴
- • 生态护林员岗位扩招至800人,年工资增至2万元,助力绿色家园守护
- • 教师评职称取消论文硬指标,教学实绩成为评价核心
- • 杨岐山孽龙洞光影秀华丽升级,500米溶洞演绎《禅宗六祖传奇》
- • 李立三AI数字人上线,湖南口音讲解党史震撼观众:创新方式传承红色基因
- • 莲花县启动“一生一特长”计划,免费开放30门非遗传承课程,传承传统文化焕发新生
- • 湘东农耕文化节新玩法:AI虚拟稻田认养融合古法耕作体验
- • 茶盐古道汉服马拉松开跑,完赛奖牌镶嵌宋代商路出土瓷片
- • 升坊镇莲花血鸭美食街盛大开街,78元套餐畅享8道非遗美食
- • 上栗县“数字乡村”平台上线,智慧农业覆盖率超80%,助力乡村振兴新篇章
- • 湖塘古村实景版《牡丹亭》惊艳开演,明清宅院焕新成为昆曲舞台
- • 万龙山乡直升机观光服务启航,10分钟航拍十万亩竹海云瀑,视觉盛宴等你来赏
- • 萍乡市“雨露计划”升级,助力脱贫攻坚,5年培训5万人次,就业率高达98%
- • 全民健身中心免费开放,智慧跑道实时监测运动数据,引领健康生活新潮流
- • “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免租三年,助力应届生就业率高达98%”
- • 桐木镇傩面花炮惊艳亮相文博会,传统工艺与数字艺术激情碰撞
- • 芦溪县启动“未来教师培养计划”,公费师范生签约即享10万补贴助力教育事业发展
- • 安源工运纪念馆荣膺“全国青少年红色教育基地”称号,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
- • 《闻尘偶记》入选联合国“世界记忆工程”候选名录:中国历史文化瑰宝再获国际认可
- • 腊月廿四扫尘日,古法除尘与智能家政服务升级,共筑美好新年新气象
- • 武功山脚下复活赶墟文化,数字圩市连通20国跨境电商
- • 废弃矿山变身“光伏+农业”综合体,年发电2亿度助力乡村振兴
- • 公办幼儿园新增学位8000个,助力“入园难”问题彻底缓解
- • 《萍乡民间故事集》出版,百岁老人口述传承3000则传说
- • 湘东工业陶瓷产业园:年产值突破200亿,耐酸陶瓷市场占有率高达70%
- • “凯丰国际青年论坛在柏林成功举办,聚焦左翼思想在当代的价值与挑战”
- • 湘东区农村养老新篇章:“互助幸福院”全覆盖,留守老人享日间照料
- • 升坊镇农民漆画展引关注:废旧农具变身抽象艺术装置,引发社会热议
- • 杨岐乡小学开展“禅宗文化课”,学生体验茶道、抄经修心之旅
- • 清明数字家谱平台上线,海外游子VR参与宗祠祭祖,传承中华文化新方式
- • “元宇宙宗祠”上线,全球萍乡人虚拟共祭始祖:传承文化,跨越时空的祭祖新方式
- • 莲花万亩荷塘喜获有机认证,“荷虾共生”模式年产值破亿
- • 留守儿童关爱中心全覆盖,VR设备助力连接在外务工父母
- •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全覆盖,志愿服务积分兑换景区门票,构建和谐社区新风尚
- • 非遗传承:人文海梅复原“水晶白辣椒”,传统盐果子焕发新生
- • “重走凯丰长征路”AR研学上线,湘江战役指挥细节全景还原,传承红色精神
- • 萍乡擘画“富硒农业十年规划”:全域打造中国硒谷示范区,助力乡村振兴
- • “莲花‘开秧门’民俗荣登省级非遗,千人插秧赛展现农耕智慧传承”
- • 萍乡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全覆盖,志愿服务积分兑换商品助力文明风尚
- • 中共六大会址举办李立三专题展,中俄合拍纪录片上映:历史记忆的传承与共鸣
- • 扶贫资金入股溶洞漂流项目,10个村年分红50万元,助力乡村振兴
- • 安源区高坑镇荣膺“全国红色美丽村庄”,红色研学助力村民年增收超500万元
- • 文廷式故里创新举措,科举元宇宙助力游客体验虚拟殿试夺状元
- • 萍乡智慧物流枢纽正式启用,货物周转效率显著提升60%
- • 升坊镇农民书法展别开生面,犁耙作笔、稻田为纸创意吸睛
- • 萍乡县“县管校聘”全覆盖:城乡教师流动助力教育资源均衡发展
- • “重走凯丰长征路”AR研学上线,湘江战役指挥细节全景还原:重温历史,体验科技魅力
- • 全国工业遗产转型峰会落地安源,发布老工业区复兴“萍乡模式”
- • 萍乡学院科研实力再攀高峰:新增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科研经费突破亿元大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