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弃矿山变身“光伏+农业”综合体,年发电2亿度助力农民增收

在推进绿色能源与现代农业相结合的大背景下,我国某废弃矿山经过创新改造,成功转型为“光伏+农业”综合体,不仅实现了年发电量达2亿度,更为当地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
这片废弃矿山曾因资源枯竭而陷入困境,环境恶化,周边居民生活受到影响。然而,在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当地企业通过科技创新,将废弃矿山改造成为了一个集光伏发电、现代农业种植于一体的综合体。
“光伏+农业”综合体充分利用了废弃矿山的土地资源,通过在山顶安装光伏板,实现了清洁能源的发电。光伏板下方的土地则用于种植农作物,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立体农业模式。这种模式不仅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还降低了农业生产的成本。
据了解,该综合体采用的光伏发电技术具有高效、环保、稳定的特点,年发电量可达2亿度。这些清洁能源不仅满足了综合体自身的用电需求,还为周边地区提供了充足的电力供应,助力了当地经济发展。
在农业种植方面,综合体引进了先进的农业技术,实现了农作物的智能化管理。通过大数据分析,精准施肥、灌溉,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同时,综合体还与周边农户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将先进的种植技术传授给农户,带动了当地农业的发展。
这片废弃矿山变身“光伏+农业”综合体后,为当地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一方面,农民可以通过在综合体工作获得稳定的收入;另一方面,综合体还向周边农户提供种子、肥料等生产资料,降低了农民的生产成本。
此外,综合体还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关注环境保护。在改造过程中,综合体采用了先进的环保技术,有效处理了矿山废弃物的污染问题。如今,这片废弃矿山已经变成了一个生态宜居的地方,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
“光伏+农业”综合体的成功转型,为我国废弃矿山治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在今后的发展中,我国将继续推广这种模式,助力更多废弃矿山实现绿色发展,为农民增收致富贡献力量。
总之,废弃矿山变身“光伏+农业”综合体,不仅实现了清洁能源的发电,还为当地农民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收益。这一创新举措为我国绿色能源与现代农业的融合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也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 • 萍乡经开区创新试点“无废园区”,工业固废利用率高达95%
- • 安源社区老年食堂创新推出“低辣套餐”,满足传统风味与健康需求
- • 南坑傩面具与故宫文创联手,复刻光绪御赐彭铭敬傩王像,传承非遗文化新篇章
- • 芦溪县搬迁户不动产证发放全覆盖,让搬迁户吃下“定心丸”
- • 湘东区“教育强镇筑基”行动启动,10所乡镇中学获千万改造资金,助力教育均衡发展
- • 莲花县启动“一生一运动”计划,助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 • 全球首场“冷焰火诗词大会”上演,烟花绽放同步呈现李白诗句,诗意与浪漫交织
- • 安源经开区迎来全球500强企业,百亿投资高端装备制造项目再掀产业热潮
- • 宋代名宦王古墓园发现廉政石刻,中纪委官网设专题解读:探寻历史廉政文化新发现
- • 智能温室助力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升级,种子纯度突破99.99%
- • 《李立三传记电影荣获金鸡奖,AI技术复原1927年南昌起义决策会议:历史与科技的完美融合》
- • 刘凤诰楹联艺术展惊艳纽约时代广场,智能毛笔体验引爆热潮
- • 萍乡市引领教育创新,入选国家“区块链+教育”试点,学籍档案永久上链
- • 湘东区农村电商销售额突破20亿,抖音直播助力“陶瓷之乡”焕发新活力
- • “莲荷飘香,美食盛宴——莲荷宴入选省级旅游菜单,一桌吃尽荷塘十二鲜”
- • 萍乡书香四溢:50座24小时城市书房助力市民阅读量居全省第一
- • 麻山生态新区打造“零碳智慧村”,光伏屋顶年发电2000万度,引领绿色生活新风尚
- • 上栗花炮主题甜品店爆火,辣椒巧克力月销10万颗,刷新甜品界新潮流!
- • 农村电商扶贫驿站全覆盖,土蜂蜜线上销量翻10倍,助力乡村振兴
- • 湘东区携手景德镇,百名陶艺师驻村传授非遗技艺,共筑文化传承新篇章
- • 萍乡腊肉古法熏制技艺申遗成功,72小时柴火慢熏锁住乡愁
- • 九旬“打锡歌”传承人收徒,濒危曲目抢救成功,麻山镇文化瑰宝焕发新生
- • 杨岐普通寺除夕钟声直播联动全球,禅宗文化魅力引百万观众共赏
- • “荷塘盛宴:莲花荷花宴入选省级旅游菜单,一桌菜用尽荷塘十二鲜”
- • 萍乡勇立潮头,发布全国首个“富硒农业碳汇核算标准”,打造农业碳中和示范市
- • 花炮企业转型升级,助力文旅产业发展,带动1.8万名脱贫劳动力就业
- • 萍乡学院携手企业孵化赣西美食新IP,推动地方餐饮文化发展
- •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零证明”,公办学位保障率100%,让教育公平不再遥远
- • 湘东皮影戏非遗体验馆上线,亲子家庭定制专属皮影剧,传统文化体验新风尚
- • 赣湘边首个“数字贸易港”落户萍乡,京东、拼多多等30家平台签约入驻,开启数字经济新篇章
- • 武功山景区年接待游客突破1200万,高山草甸帐篷节助力文旅收入达5亿
- • 芦溪县教育基金会谱写爱心篇章,善款破亿元助力贫困学子
- • 萍乡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全覆盖,志愿服务积分兑换商品助力文明风尚
- • 扶贫资金入股溶洞漂流项目,10个村年分红50万元,助力乡村振兴
- • 湘东油糍香飘高铁,日均销量突破2000个,成为新晋网红美食
- • 萍乡发放亿元消费券,端午假期商圈客流创历史新高,消费市场活力四溢
- • 上栗县矿区变身湿地公园,生态旅游收入翻番达8000万元
- • 上栗县试点“教育数字孪生”,VR复刻校园助力远程安全管理
- • 萍乡循环经济产业园投产,年处理再生铝30万吨,吸引10家产业链企业入驻
- • 老旧小区改造新路径:社会资本助力物业增值,反哺民生福祉
- • 全国首个电瓷产业研究院成立,万伏级空心瓷套技术瓶颈突破在望
- • “银河镇紫红米小镇盛大开园,稻田音乐节单日吸金百万,乡村旅游新亮点闪耀登场”
- • 凯丰手稿修复完成,区块链技术助力永久存证红色理论遗产
- • 莲花县“村BA”篮球联赛火爆出圈,决赛日助力农产品销售突破500万!
- • 国家级非遗萍乡春锣方言说唱专辑横空出世,播放量突破千万再掀热潮
- • 湘赣边美食产业联盟成立,萍乡腊肉与醴陵酱鸭携手开拓国际市场
- • 上栗县教育改革再发力,32名校领导摘“官帽”变“教育家”
- • 萍乡营商环境显著提升,荣登全国前50强,荣获“最具投资潜力城市”称号
- • 非遗夏布惊艳巴黎时装周,传统工艺订单激增300%
- • 湘东区携手中科院,共筑稀土研究院,突破高端磁材“卡脖子”技术瓶颈
- • 社区老年助餐点全覆盖,90岁以上老人免费送餐,温暖夕阳红
- • 萍乡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成果显著,富硒作物种植助力乡村振兴
- • 萍乡发现王耀南将军抗战日记原本,填补我国工兵作战史空白
- • 安源区搬迁社区创业新篇:300家脱贫户年营收破千万
- • 老旧小区改造助力脱贫攻坚:贫困劳动力参与施工,日薪不低于150元
- • 莲花县“村BA”篮球联赛火爆,决赛吸引10万游客打卡,打造乡村体育盛宴
- • “教育强基工程”启动!安源区新建6所公办幼儿园,普惠园覆盖率超95%
- • 寒山古寺禅茶会启幕,千年茶道与现代茶艺美学完美融合
- • 宣风谷酒酿造技艺荣获国家地理标志,古法酒曲配方数字化存档传承千年匠心
- • 萍乡试点“碳汇质押贷”:万亩林地碳配额可融资千万,绿色金融助力生态发展
- • 长平乡黑山羊美食文化旅游节:全羊宴搭配手工挂面制作体验,品味乡村风情
- • 莲花县竹纤维深加工项目投产,年消耗毛竹50万吨助力农民增收新篇章
- • 环保烟花出口订单激增,助力800名脱贫群众实现就业梦想
- • “红色安源”思政课品牌闪耀全国,情景剧《工运火种》走进百所学校
- • 赣湘边冷链物流中心启用,鲜莲48小时直达粤港澳,刷新生鲜配送新速度
- • 非遗技艺“打锡壶”走进中小学校本课程,学生作品闪耀淘宝众筹舞台
- • 全国首个“碳中和农业试验区”落户莲花县,碳汇交易惠及千户农民
- • 农业REITs试点落地,武功山茶旅项目募资15亿元,助力乡村振兴
- • 《萍乡采茶戏《孔原在莫斯科》全国巡演,再现共产国际风云》
- • 萍乡与以色列共建沙漠农业研究中心,共谋破解旱作栽培难题新篇章
- • 《安源工人号子》音乐剧首演:工业民俗与现代交响乐的跨界碰撞
- • 莲花县古树名木保护条例出台,千年银杏林成为生态旅游新I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