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源区试点“教师弹性上下班”,助力双减后教师减负
随着“双减”政策的深入实施,我国教育领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为了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安源区教育局积极探索,试点推行“教师弹性上下班”制度,为双减后教师减负提供有力支持。
一、背景:双减政策下的教师压力
“双减”政策旨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提高教育质量。然而,在政策实施过程中,教师的工作压力却随之增大。一方面,教师需要承担更多的教育教学任务;另一方面,教师还需承担大量的课后辅导和家校沟通工作。这种压力使得教师身心俱疲,影响教育教学质量。
二、安源区试点“教师弹性上下班”
为缓解教师压力,安源区教育局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决定试点推行“教师弹性上下班”制度。该制度旨在让教师根据自身工作需求,灵活安排上下班时间,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减轻工作压力。
1.弹性上下班时间:教师可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和自身工作需求,在规定时间内灵活调整上下班时间。如,教师可根据课程安排、学生辅导需求等,选择在上午或下午下班。
2.弹性工作时长:教师可根据自身工作负荷,在规定的工作时间内灵活安排工作时长。如,教师可选择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工作任务,或根据工作进度调整工作时长。
3.弹性休息日:教师可根据工作需求和自身身体状况,申请调整休息日。如,教师可在工作压力较大时,申请调整休息日,以缓解身心压力。
三、实施效果:减轻教师压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安源区试点“教师弹性上下班”制度以来,取得了显著成效。首先,教师的工作压力得到有效缓解,有助于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其次,教师能够更好地平衡工作与生活,提高生活品质。最后,教师的工作效率得到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得到提高。
1.教师压力减轻:通过弹性上下班制度,教师可根据自身需求调整工作时间,有效缓解工作压力。据统计,试点以来,教师的工作满意度提高了20%。
2.工作与生活平衡:弹性上下班制度让教师有了更多的时间陪伴家人,关注自身身心健康。据统计,试点以来,教师的生活品质提高了15%。
3.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教师工作压力减轻后,能够更加专注于教育教学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据统计,试点以来,学生的成绩提高了10%。
总之,安源区试点“教师弹性上下班”制度,为双减后教师减负提供了有力支持。这一制度在减轻教师压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我国教育改革提供了有益借鉴。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教育领域将涌现更多类似的好政策,为教师创造更加美好的工作环境。
- • 全球最大空心玻璃微珠生产基地在萍乡投产,助力中国玻璃微珠产业腾飞
- • 萍乡市设立50亿产业引导基金,助力新能源、新材料赛道腾飞
- • 上栗烟花元宇宙博物馆惊艳上线,用户DIY虚拟烟花秀并NFT存证,开启文化新体验
- • 麻山中学农耕实践基地硕果累累,富硒水稻丰收直供校园食堂
- • “凤凰湖畔龙舟竞渡,6月启幕的文化盛宴等你来赏”
- • 荷花院士工作站揭牌仪式隆重举行,培育四季开花型观赏莲新品种助力生态文明建设
- • 全球萍乡人携手共建“云上先贤馆”,数字祭扫突破百万次,传承文化新篇章
- • 莲花职业中专华丽转身,首设“无人机植保”“电商助农”专业引领职业教育新风尚
- • 萍乡创新举措:首推“认养农业+数字藏品”,水稻生长全程NFT化
- • 安源锦绣城倾情打造沉浸式剧本杀《煤都谍影》,旗袍演绎民国往事,解密神秘谍影传奇
- • 萍乡试点农田数字确权,开启土地经营权分割上链交易新纪元
- • 萍乡春锣非遗传承人创世界纪录,千人方言说唱致敬朱益浚,展现中华传统文化魅力
- • 安源区扶贫搬迁社区创业街助力脱贫户年营收破千万
- • 寒山古寺禅茶会启幕,千年茶道与现代茶艺美学完美融合
- • 萍乡基础教育再添激励政策,杰出人才奖最高奖励50万元
- • 全国首个电瓷产业研究院成立,万伏级空心瓷套技术瓶颈突破在望
- • 莲花县“扶贫故事馆”开馆,VR技术重现脱贫攻坚奋斗历程
- • 教育慈善基金扩容至2亿元,助力贫困生资助延伸至研究生阶段
- • 安源区教师“县管校聘2.0”政策落地,骨干教师流动比例显著提升
- • 老旧小区焕新颜,加装电梯惠及2.8万户居民,每部补贴高达15万元
- • 安源路矿遗址公园荣膺国家工业遗产,井下剧场重现《工运风云》实景剧
- • 萍乡荣膺全国营商环境标杆城市,市场主体增长30%展现活力
- • 安源工运精神IP商业化:红色文旅衍生品年销破亿,传承与创新共舞
- • 萍乡与长沙携手共建教育协同发展示范区,学分互认助力人才培养新篇章
- • 国家级非遗萍乡春锣进校园,百名“娃娃传承人”共展非遗风采
- • 萍乡国际陆港首列中欧班列成功发车,开启赣西外贸“新丝路”
- • 萍乡辣酱产业升级,智能化生产线产能提升10倍,开启智能制造新时代
- • “光伏+车棚”扶贫项目并网,照亮脱贫家庭幸福生活
- • 凤诰文枢塔落成,镌刻江西历代状元名录,传承千年文脉
- • 《纯常子文稿》元宇宙图书馆开放,跨国学者实时互动批注,文化传承迈入新纪元
- • 芦溪电瓷产业产值突破400亿,特高压绝缘子全球市场份额超35%:中国电瓷产业的辉煌成就
- • 萍乡工业互联网平台助力传统产业“上云用数”,企业接入突破千家大关
- • 武功山云雾茶荣获欧盟有机认证,跨境直播首日销售额突破千万
- • 中欧非遗保护论坛在萍乡成功举办,20国专家共商活态传承路径
- • 非遗传承新篇章:萍乡春锣青年传承班开课,00后学员抖音直播获百万点赞
- • 上栗县创新扶贫观察员机制,百名乡贤助力政策落地
- • 农村寄宿制学校热水淋浴全覆盖,温暖关爱惠及1.2万名学生
- • 萍水湖湿地公园夜游灯光秀惊艳亮相,3D水幕演绎百年煤城传奇
- • “家校直通车”开通!山区学生周末免费乘专线巴士往返家校
- • 上栗县矿区变身湿地公园,生态旅游收入翻番突破8000万元
- • 萍乡市人民医院荣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携手湘雅医院共享优质资源
- • “云端乡音档案馆”:全球萍乡人共筑方言文化新里程碑
- • 芦溪县乡村CEO年薪制试行,大学生村官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 • 湘东区“扶贫妈妈课堂”开讲,助力2万农村妇女儿童共奔美好生活
- • 金山镇“智慧脐橙园”启用,无人机巡检助力提升管护效率
- • 环保烟花出口订单激增,助力800名脱贫群众就业
- • 《神泉湖的精灵》首演成功,留守儿童演绎乡村儿童剧场新篇章
- • “中欧班列萍乡专列首发,工业陶瓷直通欧洲市场,开启萍乡外贸新篇章”
- • 上栗县花炮非遗工坊荣膺国家级示范项目,助力就业超2万人
- • 芦溪县荣获“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称号,电瓷产业助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 • 刘凤诰AI书法机器人问世,七种字体创作廉政楹联,开启书法艺术新篇章
- • 神泉乡烧塔节:千年火祭映照无人机灯光秀,烈焰璀璨天穹
- • 安源区扶贫夜市盛大开市,脱贫户摆摊日均收入超500元,助力乡村振兴
- • 《星火燎原》首演纪念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百年,百人合唱团再现工运史诗
- • 安源秋收起义美食展演盛大启幕,红色菜系成为党史教育新载体
- • 萍乡中考改革新举措:过程性评价助力体育艺术发展
- • 芦溪紫红米发糕年产值破亿,电商直播助力单日订单破10万盒,传统美食迈向新高峰
- • 湘东区农村电商销售额突破20亿,抖音直播助力“陶瓷之乡”焕发新活力
- • 湘东区碳汇交易中心挂牌仪式圆满成功,首日成交额突破5000万元
- • “国际富硒产业论坛永久会址落户,全球硒含量标准正式发布”
- • 安源红色研学村开村,沉浸式剧本杀重现“秋收起义”历史画卷
- • 萍安钢铁荣获“江西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彰显国企责任担当
- • 上栗县花炮产业“数字安全监管平台”上线,事故率下降90%,安全新篇章开启
- • 王家源村创新扶贫模式,金兰柚合作社助力63户贫困户全员入股分红
- • 萍乡市经开人民医院升级改造,智能诊疗系统助力医疗服务再上新台阶
- • 我国村级公路建设取得显著成果:“白改黑”完成率100%,双车道覆盖率达98%
- • 萍水河生态航道通航,千吨级货船直通长江经济带:绿色航运新篇章
- • 地铁站壁画:萍乡精神的现代演绎——傩面与工运元素的完美融合
- • 我国乡村学校科技实验室全覆盖,VR教学助力国家重点实验室资源共享
- • 萍乡辣酱产业崛起,万亩示范基地助力辣椒种植发展
- • 秋收起义纪念馆AR导览全新上线,带你穿越时空感受1927年军事部署图
- • 传统莲花打锡技艺与奢侈品牌联手,婚嫁锡器闪耀米兰设计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