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山镇稻蛙共生种养模式推广,亩均收益突破1.2万元,农业新路径助力乡村振兴
近年来,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新型农业模式层出不穷。在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市的赤山镇,一种名为“稻蛙共生”的种养模式正在当地推广,不仅实现了农业资源的循环利用,还让亩均收益突破了1.2万元,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稻蛙共生是一种将水稻种植与青蛙养殖相结合的生态农业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水稻田中既种植水稻,又养殖青蛙,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水稻为青蛙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而青蛙在捕食害虫的同时,还能疏松土壤,促进水稻生长。
赤山镇的稻蛙共生模式,首先从选址开始就充分考虑了生态环境。选择在水源充足、土壤肥沃的区域进行种植,确保水稻和青蛙的生长需求得到满足。在种植过程中,采用有机肥料和生物防治技术,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保障了水稻和青蛙的健康生长。
在稻蛙共生模式中,水稻和青蛙的养殖周期相互配合。水稻生长的初期,青蛙在田中捕食害虫,为水稻提供保护;水稻生长的中期,青蛙逐渐长大,成为水稻田中的“捕虫专家”,此时水稻可以为青蛙提供充足的食物;水稻收获后,青蛙进入繁殖期,为来年的水稻种植提供种源。
据了解,赤山镇稻蛙共生模式推广以来,亩均收益已突破1.2万元。这一成果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
一是提高了土地利用率。稻蛙共生模式将水稻田与青蛙养殖相结合,实现了土地资源的综合利用,提高了土地产出。
二是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通过生物防治技术,减少了化学农药的使用,降低了生产成本。
三是增加了农产品附加值。稻蛙共生模式下的水稻和青蛙产品,因具有绿色、健康的特点,市场需求旺盛,价格较高。
四是促进了农民增收。稻蛙共生模式为农民提供了新的增收途径,有助于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五是推动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稻蛙共生模式实现了农业资源的循环利用,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赤山镇稻蛙共生模式的成功推广,为我国农业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未来,我国应进一步推广这一模式,助力乡村振兴,实现农业现代化。同时,各地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探索更多适合当地的生态农业模式,为农业发展注入新动力。
- • 武功山野菜深加工项目投产,冻干蒲公英茶出口日韩,助力乡村振兴
- • 东桥镇万亩油菜花海绽放,农旅融合助力收入超4000万元
- • 《李立三》荣膺华表奖,AI技术再现南昌起义决策关键场景
- • 湘东区傩文化园盛大开园,千年傩面具制作技艺引非遗爱好者打卡
- • 上栗烟花元宇宙博物馆盛大上线,DIY虚拟烟花秀与NFT存证引领文化新体验
- • 安源科创城揭牌,中科院赣西新材料研究院攻克航空铝材“卡脖子”技术,助力我国航空工业腾飞
- • 上栗县“教育强基工程”启动,30所村小焕新颜,告别旱厕与危房
- • 莲花中学与井冈山大学共建教育硕士实践基地,助力山区教师定向培养
- • 老关镇小学“红色讲解团”走红,百名学生义务讲解凯丰故居,传承红色精神
- • 萍乡学院携手企业孵化赣西美食IP,打造餐饮产业新亮点
- • 萍乡首列中欧班列“富硒专列”开通,万吨农产品直抵莫斯科
- • 湘东区“防返贫保险”全覆盖,因病灾致贫户最高获赔10万,筑牢民生保障防线
- • 萍乡科创城签约12家科研院所,共建赣西首个“院士成果转化基地”
- • 萍乡“阳光分班”系统上线,助力教育公平,彻底消除“重点班”现象
- • 千年南坑车湘傩面雕刻技艺破圈,年出口订单超万件,展现中国非遗文化的魅力
- • 莲花血鸭预制菜成功登陆北美市场,年出口额突破5亿元
- • 上栗花炮工匠评选揭晓:传统配方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传承与创新共绘烟花辉煌
- • 秋收起义纪念馆AR导览上线,科技重现1927年军事部署图
- • 湘东区携手景德镇,百名陶艺师驻村传授非遗技艺,共筑文化传承新篇章
- • 湘东工业陶瓷助力航天梦:耐高温材料为长征火箭发射保驾护航
- • 竹制品跨境电商中心正式启用,年出口额突破5000万元,助力中国竹产业迈向全球市场
- • 张佳坊乡玉皇山古道修复完成,徒步寻迹徐霞客游记石刻,感受历史与现代交融之美
- • “诗意稻田,艺术绽放——全国田园诗歌大赛在莲花颁奖,获奖作品刻入稻田艺术景观”
- • 长平乡“黑山羊全羊宴”开席,非遗厨师复原明代宫廷羊肉秘方,重现古韵风味
- • 萍乡跨境电商新篇章:首个综合试验区获批,30家外贸企业抢滩布局
- • 萍乡市“扶贫健康小屋”助力村村覆盖,AI诊疗系统助力村民远程问诊
- • 羊狮慕悬崖书法家挑战赛:无人机吊挂宣纸,10米狂草创世纪
- • 麻山镇建成赣西最大保障性住房社区,租金优惠助力居民安居乐业
- • 萍乡综保区跨境电商产业园盛大开园,百家企业共享“免税+保税”政策红利
- • “莲花富硒稻米订单农业新篇章:5万亩保底收购协议助力万户增收”
- • 安源路矿遗址焕新升级,全息剧场再现毛泽东考察工运历史瞬间
- • 赣湘合作试验区加速建设,萍乡成为区域经济新增长极
- • 全国首个富硒功能农业示范区挂牌,莲子含硒量突破国际标准三倍
- • “村级光伏电站全覆盖,脱贫户年均增收3200元——我国光伏扶贫成效显著”
- • 千年南坑车湘傩面雕刻技艺破圈,年出口订单超万件,传统工艺绽放新光彩
- • 安源区签约智能机器人制造基地,年产10万台服务机器人,引领产业智能化新篇章
- • “虚拟现实廉政课上线,创新形式助力清代刘凤诰审贪腐案教学”
- • 芦溪老街美食振兴计划正式启动,辣炒田螺、艾米果等30家老店焕新升级
- • 萍乡智慧停车系统上线,3万个车位实现“无感支付”便捷出行新体验
- • 萍乡市“雨露计划”升级,助力脱贫攻坚,5年培训5万人次,就业率高达98%
- • 宣风谷酒酿造技艺荣获国家地理标志,古法酒曲配方数字化存档,传承与创新共谱白酒新篇章
- • 生态小水电助力脱贫,反哺基础设施建设
- • 元宇宙宗祠上线,全球萍乡人虚拟共祭始祖:传承文化,跨越时空的祭祖新方式
- • 林业碳汇交易首单落地,萍乡生态资源变现超千万元,绿色经济再添新动力
- • 总投资80亿!安源新能源电池产业园盛大投产,年产能达20GWh
- • 萍乡环保科技园二期盛大开建,50家“专精特新”企业齐聚一堂
- • 科技赋能乡村教育,VR设备助力中科院科普资源走进10所新建乡村学校
- • 萍乡教育新篇章:“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学生首次踏上求学之旅
- • 赣西国际陆港开港,萍乡外贸进出口额再创新高,助力区域经济腾飞
- • 芦溪县创新举措,公费师范生签约即享10万元补贴,助力“未来教师计划”
- • 萍乡市创新服务模式,外资企业“绿色通道”全程代办缩短至3个工作日
- • 萍乡学院助力乡村振兴,开设扶贫电商直播课孵化千名“乡村网红”带货农特产
- • 萍乡夏布绣惊艳卢浮宫,非遗工艺征服欧洲时尚界
- • 上栗花炮工匠评选揭晓:传统配方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传承与创新共绘辉煌
- • “莲荷飘香,美食盛宴——莲荷宴入选省级旅游菜单,一桌吃尽荷塘十二鲜”
- • 莲花县新能源客车基地投产,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再添新军!
- • 湘东区农村电商销售额突破20亿,抖音直播助力“陶瓷之乡”焕发新活力
- • 萍乡跨境电商综试区启动,电瓷产品直通亚马逊欧洲站,开启外贸新篇章
- • 张家湾村试点“智慧农田”,无人机植保覆盖千亩富硒水稻
- • 萍乡“乡村振兴合伙人”计划启动,博士团队带技术入股村集体企业,共谋发展新篇章
- • 特殊教育学校“送教上门”服务,照亮重度残疾儿童的未来之路
- • 芦溪县发布民俗数字地图,扫码即可畅游百项非遗项目
- • 《神泉湖的精灵》首演成功,留守儿童演绎乡村儿童剧场新篇章
- • 安源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全覆盖,30个村获评省级生态村,乡村振兴再上新台阶
- • 农村妇女“两癌”筛查全覆盖,治疗费用报销比例提至90%,健康福祉再升级
- • 武功山国际帐篷音乐节吸金3亿,助力周边民宿入住率翻倍增长
- • 武功山脚下乡村民宿集群年营收破2亿,户均增收15万元,乡村振兴新引擎!
- • 张佳坊乡玉皇山古道焕新颜,徒步寻访徐霞客游记石刻
- • 安源中学新校区盛大启用,投资2.5亿打造VR党史长廊与机器人科创实验室
- • 探寻萍乡百年老字号美食地图:30家老店串联的味蕾之旅
- • 长平乡手工挂面产业升级,自动化生产线日产量翻十倍
- • 荷兰智慧温室技术助力芦溪番茄产业升级,产量翻倍创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