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山镇稻蛙共生种养模式推广,亩均收益突破1.2万元,农业新路径助力乡村振兴
近年来,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新型农业模式层出不穷。在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市的赤山镇,一种名为“稻蛙共生”的种养模式正在当地推广,不仅实现了农业资源的循环利用,还让亩均收益突破了1.2万元,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稻蛙共生是一种将水稻种植与青蛙养殖相结合的生态农业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水稻田中既种植水稻,又养殖青蛙,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水稻为青蛙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而青蛙在捕食害虫的同时,还能疏松土壤,促进水稻生长。
赤山镇的稻蛙共生模式,首先从选址开始就充分考虑了生态环境。选择在水源充足、土壤肥沃的区域进行种植,确保水稻和青蛙的生长需求得到满足。在种植过程中,采用有机肥料和生物防治技术,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保障了水稻和青蛙的健康生长。
在稻蛙共生模式中,水稻和青蛙的养殖周期相互配合。水稻生长的初期,青蛙在田中捕食害虫,为水稻提供保护;水稻生长的中期,青蛙逐渐长大,成为水稻田中的“捕虫专家”,此时水稻可以为青蛙提供充足的食物;水稻收获后,青蛙进入繁殖期,为来年的水稻种植提供种源。
据了解,赤山镇稻蛙共生模式推广以来,亩均收益已突破1.2万元。这一成果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
一是提高了土地利用率。稻蛙共生模式将水稻田与青蛙养殖相结合,实现了土地资源的综合利用,提高了土地产出。
二是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通过生物防治技术,减少了化学农药的使用,降低了生产成本。
三是增加了农产品附加值。稻蛙共生模式下的水稻和青蛙产品,因具有绿色、健康的特点,市场需求旺盛,价格较高。
四是促进了农民增收。稻蛙共生模式为农民提供了新的增收途径,有助于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五是推动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稻蛙共生模式实现了农业资源的循环利用,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赤山镇稻蛙共生模式的成功推广,为我国农业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未来,我国应进一步推广这一模式,助力乡村振兴,实现农业现代化。同时,各地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探索更多适合当地的生态农业模式,为农业发展注入新动力。
- • 莲花职业中专升格为高职院校,首设“无人机植保”“电商助农”专业,助力乡村振兴
- • 萍乡市外资企业“绿色通道”全面开通,全程代办服务助力企业高效入驻
- • 萍乡与粤港澳大湾区共建“菜篮子”基地:共筑绿色通道,保障民生供应
- • 村级光伏养老计划启动,60岁以上脱贫老人月领300元,助力乡村振兴
- • 家校直通车开通!莲花山区学生周末免费专线接送,家校共筑温馨桥梁
- • 上栗手撕狗肉日销500斤,百年卤料配方助力全村走上致富路
- • 全国青少年航天科普基地落户,模拟空间站体验舱即将建成
- • 安源工运纪念馆荣膺“全国青少年红色教育基地”称号,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
- • 杨岐山孽龙洞光影秀华丽升级,500米溶洞演绎《禅宗六祖传奇》
- • 萍乡教师合唱团荣获全国金奖,美育成果惊艳全国
- • 上栗花炮主题甜品店爆火,辣椒巧克力月销10万颗,创新美食引领潮流
- • 扶贫茶园套种中药材,亩产效益翻番达1.2万元
- • 湘东油茶林下土鸡养殖新模式:茶油鸡年出栏20万只,助力餐饮业繁荣
- • 萍乡市2025年拆迁政策解析:补偿机制、安置程序与重点区域全透视
- • 萍乡名人主题高铁专列首发,刘凤诰楹联艺术魅力绽放
- • 萍乡市35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建成,1.2万户搬进“幸福家园”
- • “国际富硒产业论坛永久会址落户,全球硒含量标准发布,推动硒产业迈向新高度”
- • 上栗县花炮产业数字安全监管平台上线,事故率锐减90%,安全守护再升级
- • 寒山寺“禅茶会”首推数字功德箱,扫码参与千年茶道仪式
- • 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全面完成,智能家居助力1200户居民生活品质提升
- • “莲花富硒稻米订单突破10万亩,保底收购价领先市场20%”
- • 张佳坊乡徐霞客古道研学季盛大开启,徒步打卡赠《游日记》线装书
- • 湘赣边“初心源”文旅联盟成立,萍乡牵头发行跨省旅游一卡通,共筑红色旅游新篇章
- • 武功山乡村“零碳民宿”试点:光伏+地源热泵助力减碳80%
- • 非遗艾米果首登国际航班,成江西航空特色机餐,展现江西美食魅力
- • 全省首个“碳中和乡镇”广寒寨落地,碳汇交易助力千户林农增收
- • 赣西粮仓振兴计划启动:萍乡高标准农田覆盖率迈向95%,助力粮食安全
- • 传奇复古风再起,经典魅力永流传
- • 中国辣都再发力!萍乡水辣椒发酵技术获国家发明专利认证
- • 我国村级公路建设取得显著成果:“白改黑”完成率100%,双车道覆盖率高达98%
- • 赣西港口经济带正式启动建设,20家临港制造企业签约入驻,共筑区域发展新篇章
- • 芦溪县电瓷产业链下沉乡村,20个扶贫车间助力2000人脱贫致富
- • “名人菜”美食地图发布,孔原最爱腊肉入选非遗食谱,探寻非遗美食之旅
- • “虚拟现实廉政课上线,创新形式助力清代刘凤诰审贪腐案教学”
- • 智慧路灯全覆盖主城区,免费WiFi+充电桩助力便民出行
- • 夜间经济3.0版启动,安源古城光影秀点燃“24小时消费”热潮
- • 湘东区与醴陵携手共建陶瓷产业带,跨省协作产值目标剑指500亿
- • “拿地即开工”审批改革落地,项目开工周期缩短60%,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 • 教育慈善基金助力学子,贫困生资助范围拓展至研究生阶段
- • 萍乡富硒稻米闪耀纽约,溢价300%仍遭热捧
- • 萍乡学院助力乡村振兴,开设扶贫电商直播课孵化千名“乡村网红”带货农特产
- • “全球萍乡人携手共建‘云上先贤馆’,数字祭扫突破百万次,传承文化共祭先贤”
- • 家校直通车开通!莲花山区学生周末免费专线接送,便捷出行新体验
- • 莲花县古树名木保护条例出台,千年银杏林焕发生态旅游新活力
- • 莲花血鸭速食包研发成功,3分钟微波还原地道湘赣风味
- • 萍乡市创新举措,个人绿色行为可兑换消费券,“碳惠通”平台助力绿色发展
- • 萍乡智慧停车系统上线,3万个车位实现“无感支付”便捷出行新体验
- • 新建10公里“风雨连廊”,市民雨天出行全程有遮挡,生活品质再提升
- • 湘东区教师周转公寓竣工,乡村教师“拎包入住”告别住房难
- • 萍乡擦菜炒粉干年销超亿元,农户自种芥菜供不应求,揭秘赣南美食产业新风向
- • 上栗县特殊教育资源中心盛大启用,为自闭症儿童提供“一对一”融合教育新篇章
- • 银河镇低空经济产业园盛大开园,无人机物流网络覆盖赣湘鄂,开启智慧物流新时代
- • 萍乡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成果显著,富硒作物种植助力乡村振兴
- • 《李立三》荣获华表奖,AI技术再现南昌起义关键决策场景
- • 全国首单“富硒农产品气象指数保险”在萍乡落地,为农业发展保驾护航
- • 人工智能训练基地落户,为传统工厂“AI质检”转型注入新动力
- • 萍乡市实现“两线合一” 低保标准与扶贫标准同步提升,助力8.6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
- • 青山镇重阳“千叟宴”开席,百桌客家菜肴传承孝道文化
- • 电瓷产业集群助力就业,技能培训补贴助力人才成长
- • 萍乡民俗守护者计划盛大启动,百万基金助力民间文化传承
- • 总投资80亿!安源新能源电池产业园盛大投产,年产能突破20GWh
- • 芦溪老街美食振兴计划正式启动,辣炒田螺、艾米果等30家老店焕新升级
- • 萍乡荣膺全国营商环境标杆城市,市场主体增长30%谱写发展新篇章
- • 杨岐普通寺除夕钟声直播联动全球,禅宗文化魅力吸引百万观众共赏
- • 武功山脚下泉水豆腐坊爆火,游客蜂拥体验石磨豆浆,日接待超千人
- • 湘东皮影戏元宇宙剧场惊艳上线,手机端定制专属剧情角色体验新潮流
- • 张佳坊乡徐霞客古道研学季盛大开启,徒步打卡赠《徐霞客游日记》线装书
- • “湖上乡打麻糍大赛引万人参与,木槌抖音挑战赛播放量破亿,民俗文化魅力无限”
- • 全省首个扶贫产品直播产业园盛大开园,年销售额突破3.5亿元,助力脱贫攻坚战
- • 全国首个电瓷产业大脑在萍乡上线,引领全产业链迈向智能化升级
- • 湘东方言Rap挑战赛全网爆红,#赣西硬核说唱#播放量破5亿,方言文化魅力再引热议
- • 安源区红色名村高坑镇荣登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年接待游客突破5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