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坊镇“渔光互补”项目并网,水上发电水下养鱼年收益千万
近年来,我国在新能源领域不断取得突破,而“渔光互补”项目便是其中的佼佼者。近日,位于江西省宜春市升坊镇的“渔光互补”项目成功并网,这不仅标志着我国新能源事业迈出了新的步伐,更为当地带来了可观的年收益。
“渔光互补”项目是一种新型的生态农业模式,它将太阳能发电与渔业养殖相结合,实现土地资源的综合利用。在升坊镇,这一项目将水面用于养殖鱼类,水下则铺设太阳能电池板进行发电。这种创新模式不仅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还实现了绿色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升坊镇的“渔光互补”项目占地约200亩,总投资约5000万元。项目采用先进的光伏发电技术和现代化的养殖技术,预计每年可发电约100万千瓦时,同时养殖鱼类产量可达10万公斤。这一项目预计年收益可达千万级别,为当地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升坊镇充分发挥了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首先,在光伏发电方面,项目采用了高效的多晶硅太阳能电池板,提高了发电效率。同时,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使光伏板与水面养殖区域有机结合,实现了发电与养殖的双赢。其次,在渔业养殖方面,项目引进了优质鱼类品种,采用先进的养殖技术,提高了鱼类的产量和品质。
项目并网后,升坊镇的“渔光互补”项目取得了显著成效。首先,光伏发电为当地居民提供了绿色、清洁的电力资源,改善了当地电力供应状况。其次,渔业养殖为当地农民提供了稳定的收入来源,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此外,项目还带动了当地相关产业的发展,为当地经济增长注入了新动力。
值得一提的是,升坊镇的“渔光互补”项目在环保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效。项目在发电过程中,实现了零排放、零污染,为当地生态环境保护做出了积极贡献。同时,项目还带动了当地生态环境的改善,为当地居民提供了优美的生态环境。
随着“渔光互补”项目的成功实施,我国新能源事业取得了新的突破。未来,我国将继续加大对新能源领域的投入,推动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同时,各地政府也将积极探索创新,将新能源项目与当地产业发展相结合,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共赢。
总之,升坊镇“渔光互补”项目的成功并网,为我国新能源事业树立了典范。这一项目不仅为当地农民带来了可观的年收益,还为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新能源事业将取得更加辉煌的成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 • 李立三AI数字人上线,湖南口音讲解党史震撼观众:创新形式传承红色基因
- • 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完成,3.2万亩农田复垦带动就业,助力乡村振兴
- • 萍乡经开区加速布局,百亿食品产业集群崛起在即——和惠食品项目奠基仪式即将举行
- • 寒山森林公园发现新物种“武功山树蛙”,生态价值引关注
- • 莲花血鸭制作技能培训助力妇女增收,人均月增3000元
- • 芦溪县蝉联“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示范县”,村小生均经费比肩县城——教育均衡发展再谱新篇
- • 芦溪县“乡村工匠”培育工程启动,老篾匠带徒500人传承非遗促增收
- • 二十四节气主题农庄盛大开放,元宇宙技术重现千年农耕场景
- • 安源区搬迁社区创业新篇:300家脱贫户年营收破千万
- • 莲花县“村BA”篮球联赛火爆,决赛吸引10万游客打卡,乡村体育盛宴席卷而来
- • 老旧小区焕新颜,加装电梯惠及2.8万户居民,每部补贴高达15万元
- • 萍乡市首家社区“嵌入式养老院”正式启用,床位费优惠60%,关爱老人生活新选择
- • “萍乡话表情包‘傩仔说’刷屏,下载量超500万人次,方言魅力席卷网络”
- • 竹制品跨境电商中心正式启用,年出口额突破5000万元,助力中国竹产业迈向全球市场
- • 湘东区搬迁户“微田园”分配到位,家家有菜地降低生活成本
- • 莲花县“新农人培育计划”结业,直播带货助农销售额破亿,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 • 安源区农村公路“白改黑”工程圆满收官,15分钟进城交通圈梦想成真
- • 湘东方言Rap挑战赛全网爆红,#赣西硬核说唱#播放量破5亿,方言说唱魅力无限!
- • 腊肉古法熏制技艺申遗成功,老窖洞变身非遗美食研学基地——传承与创新交织的美食之旅
- • “高铁+文旅”专列盛大开通!萍乡至长沙周末游套餐销售火爆
- • 全国首部萍乡方言电子地图上线,AI语音导航引领古村落探索之旅
- • 青年艺术家改造百年粮仓,铸就全国最大露天民俗装置艺术群
- • 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签约百亿项目,萍乡牵头成立产业联盟,共谋区域发展新篇章
- • 预制菜扶贫车间投产,莲花血鸭年销额破亿元,助力乡村振兴
- • 萍乡营商环境显著提升,荣登全国前50,荣获“最具投资潜力城市”称号
- • 萍乡市35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建成,1.2万户搬进“幸福家园”
- • 城郊高枧村千亩油菜花海绽放,无人机表演点亮春日夜空
- • 萍乡学院携手企业孵化赣西美食新IP,推动地方餐饮产业升级
- • 芦溪电瓷产业研究院揭牌,携手清华共创新高——特高压绝缘技术突破助力电力行业腾飞
- • 萍乡经开区试点“无废园区”,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达95%引领绿色发展新潮流
- • 安源路矿工人“祭窑神”百年仪式复原:虚拟现实技术重现井下祈福场景
- • 新泉乡温泉康养综合体盛大开业,年接待高端客群超20万人次
- • 张佳坊乡低空经济起飞,无人机配送山货助力乡村振兴
- • 竹制环保餐具助力扶贫,欧盟市场助力就业新篇章
- • “一老一小”幸福院建设迈入新阶段,托育养老“一站式”服务助力美好生活
- • “科技赋能乡村教育:新建10所乡村学校科技馆,VR设备连接中科院科普资源”
- • 科技赋能乡村教育,VR设备助力中科院科普资源共享——我国新建10所乡村学校科技馆
- • 安源“七月半”鬼仔戏走出祠堂,沉浸式剧场吸引年轻观众
- • 宣风谷酒酿造技艺荣获国家地理标志,古法酒曲配方数字化存档,传承与创新共谱白酒新篇章
- • 萍水河流域综合治理圆满完成,劣V类水体全面清零,重现碧水清波
- • 萍乡职教园华丽转身:成功升格为国家级产教融合示范基地
- • 萍乡经开区设立50亿产业引导基金,助力新能源与数字经济腾飞
- • 百岁老人方言故事库开放,AI续写《萍乡民间传说新编》
- • 萍乡基础教育再添激励政策,杰出人才奖最高奖励50万元
- • 莲花血鸭预制菜强势登陆北美市场,年出口额突破5亿元
- • 安源工人文化宫重启,每周三公益放映露天红色经典电影,传承红色精神
- • 芦溪紫红米荣膺欧盟有机认证,电商直播日销量突破10万单,助力乡村振兴
- • 教育慈善基金扩容至2亿元,贫困生资助覆盖面再拓宽至研究生阶段
- • 萍乡市书房建设成就斐然,24小时城市书房引领全民阅读新风尚
- • 萍乡开放大学创新举措,推出“新市民素养提升计划”
- • 荷花院士工作站揭牌,创新培育四季开花型观赏莲新品种
- • 宣风镇富硒果蔬产业园投产,年供港蔬菜超5000吨,助力乡村振兴
- • 芦溪紫红米发糕非遗工坊盛大开园,电商直播助力单日订单破5万盒
- • 上栗县村级光伏电站全覆盖,照亮脱贫户幸福生活
- • “花炮技艺传承班”免费招生,定向安置就业300人,助力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
- • 《逆水寒》手游攻沙活动火热进行,赢取北京四合院体验权!
- • “芦溪发布民俗数字地图,扫码体验百项非遗互动游戏”
- • 师德档案全市联网,严守教育行业底线
- • 湘东区“防返贫保险”全覆盖,因病灾致贫户最高获赔10万元,筑牢民生保障防线
- • 芦溪紫红米电商直播助力扶贫,年销售额破2亿,2000户脱贫致富
- • 8000万元“创业振兴贷”助力脱贫攻坚,贫困户最高可享10万元免息额度
- • 武功山野菜深加工项目投产,冻干蒲公英茶出口日韩,助力乡村振兴
- • 全市小学科学课改启动,迈向实验室全覆盖新时代
- • 萍乡名人主题高铁专列首发,刘凤诰楹联艺术魅力绽放
- • 上栗县“屋场夜话”数字平台启用,村民扫码提诉求24小时响应,乡村振兴迈出新步伐
- • 麻山生态食品谷二期盛大开工,预制菜产业年产值目标冲刺30亿
- • 刘凤诰“探花故里”活化工程启动,AI挑战清代才子,传统文化焕发新生
- • “全球萍乡人携手共建‘云上先贤馆’,数字祭扫突破百万次,传承文化共祭先贤”
- • 武功山草甸星空帐篷节回归,盛夏每周六邀您共赴高山音乐会之旅
- • 萍乡“阳光分班”系统上线,助力教育公平,彻底消除“重点班”现象
- • 芦溪电瓷产业集群年产值突破150亿,全球首条特高压绝缘子智能生产线投产
- • “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免租三年,助力应届生就业率高达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