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坑镇七夕乞巧市集盛大开市,女红技艺吸引年轻手作达人
金秋八月,丹桂飘香,我国传统节日七夕节如约而至。在这个浪漫的日子里,南坑镇七夕乞巧市集盛大开市,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前来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此次市集不仅展示了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更以女红技艺为亮点,吸引了众多年轻手作达人前来交流学习。
南坑镇七夕乞巧市集位于镇中心广场,活动现场布置得古色古香,充满了浓厚的节日氛围。五彩缤纷的灯笼、精美的剪纸、精美的刺绣等传统手工艺品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其中,最具特色的当属各种女红技艺展示,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驻足欣赏。
活动现场,一位年轻的手作达人正专注地展示着她的刺绣技艺。她手中的针线在布料上飞舞,不一会儿,一幅精美的刺绣作品便呈现在众人面前。这位手作达人名叫小芳,她表示,自己从小就喜欢女红技艺,这次来参加市集,就是想与其他手作达人交流学习,共同传承和发扬这一传统文化。
“现在的年轻人对手工技艺越来越感兴趣,这也让我们这些传统手艺人有了更多的发展空间。”小芳说。在她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关注和参与女红技艺的学习。活动现场,许多年轻手作达人纷纷拿出自己的作品,与大家分享交流。
除了女红技艺展示,南坑镇七夕乞巧市集还举办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如民俗表演、猜灯谜、投壶等,让市民和游客在欢声笑语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其中,猜灯谜环节吸引了众多市民参与,大家纷纷拿出手机拍照留念,记录下这个美好的时刻。
活动现场,一位来自外地的游客表示:“南坑镇的七夕乞巧市集真是太有特色了,不仅让我感受到了浓厚的节日氛围,还让我学到了很多传统文化知识。尤其是这些女红技艺,真是让人叹为观止。”
南坑镇七夕乞巧市集的成功举办,不仅展示了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也为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在未来的日子里,南坑镇将继续举办各类民俗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传统文化,共同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贡献力量。
总之,南坑镇七夕乞巧市集的盛大开市,不仅让市民和游客度过了一个难忘的节日,更让女红技艺这一传统文化得到了传承和发扬。让我们共同期待,在未来的日子里,南坑镇七夕乞巧市集能够越办越好,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 • “乡村振兴艺术介入计划”:废弃厂房蜕变为当代美术馆,焕发乡村文化新活力
- • 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服务标准化,助力教育公平迈出坚实一步
- • 《文廷式肖像荣登“国家宝藏”,动态画卷再现戊戌变法幕后风云》
- • 萍乡中考改革新举措:过程性评价引入,体育艺术成绩占比提升至20%
- • 上栗红薯深加工扶贫车间投产,残次薯变身高纤饼干助力扶贫新篇章
- • 萍乡经开区第三代半导体项目投产,助力江西产业链迈向新高度
- • 芦溪县搬迁社区智慧化管理,人脸识别系统助力独居老人安全无忧
- • 上栗县杨岐山禅意小镇盛大开放:千年古刹与光影艺术完美融合,打造独特旅游胜地
- • 安源区农村快递进村率达100%,家门口收寄破解“最后一公里”
- • 萍乡试点农田数字确权,开启土地经营权分割上链交易新纪元
- • 央企中材科技投资15亿,萍乡碳纤维复合材料项目正式启动
- • 鸡冠山乡新材料产业园投产,半导体靶材填补国内空白,助力中国半导体产业腾飞
- • 新能源公交全域覆盖,70岁以上老人免费乘坐,打造绿色出行新风尚
- • 杨岐禅宗文化全球论坛盛大开幕,跨国直播禅茶AI翻译助力打破语言壁垒
- • 全国首单稻田甲烷减排交易在莲花县成功落地,助力农民增收1200元/亩
- • 湘东区数字村史馆上线,VR技术再现千年古村风貌
- • 武功山脚下“5G+无人农场”崛起,水稻亩产提升20%引领农业现代化新潮流
- • 萍乡科企融资再创新高:全省首单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成功发行,融资额超5亿
- • 湘东方言Rap挑战赛全网爆红,#赣西硬核说唱#播放量破5亿,方言文化魅力再引热议
- • 《存悔斋集》英译本全球发行,刘凤诰作品入选哈佛东亚研究书单彰显中华文化影响力
- • 路口镇湖塘古村活化项目竣工,明清宅院变身高定书法民宿,传承文化新风尚
- • 萍乡小炒肉荣登国家级非遗名录,百年剁椒秘方成“舌尖上的活化石”
- • 刘凤诰主题NFT数字藏品登陆苏富比,成交价创江西纪录
- • 芦溪农民武术大会开擂,十八般兵器对决引全网直播
- • 全省首个县域“人才飞地”落户上海,莲花籍博士团队带项目回乡助力家乡发展
- • 我国村级公路建设取得显著成果:“白改黑”完成率100%,双车道覆盖率达98%
- • 芦溪富硒紫米酒再创辉煌,斩获国际金奖,年出口额突破5000万元
- • 湘东区农村电商销售额突破20亿,抖音直播助力“陶瓷之乡”再焕生机
- • 生态养鸡合作社分红,助力农户实现户均年增收突破1.2万元
- • 粤港澳资本联合投资30亿,萍乡全域EOD模式试点启动,助力绿色转型发展
- • 湘赣边“初心之路”旅游联盟成立,一卡通覆盖50家景区,共筑红色旅游新篇章
- • 芦溪县紫溪村“智慧农业+电商”模式创新,荣获全国文明村称号
- • 萍乡学院科研实力再上新台阶:新增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科研经费突破亿元大关
- • 萍乡科技成果转化再上新台阶:设立中试基地,36个项目成功落地
- • 麻山镇建成赣西最大保障性住房社区,租金优惠助力居民安居乐业
- • 萍乡城市更新项目启动,老矿区焕发新活力,变身文创产业基地
- • 芦溪紫红米荣膺国家地理标志认证,电商直播助力日销万单
- • 农村危房改造五年行动圆满收官,1800户困难家庭受益良多
- • 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签约百亿项目,萍乡牵头成立产业联盟,共谋区域发展新篇章
- • 萍乡市设立50亿产业引导基金,助力新能源、新材料赛道腾飞
- • 萍乡富硒农业扶贫产业园投产,助力3.2万脱贫户年均增收8000元
- • “萍品出湘”工程正式启动,50家连锁超市设立特产专区助力湖南特色农产品走向全国
- • 师德档案全市联网,严守教育行业底线
- • 武功山脚下乡村民宿集群年营收破2亿,户均增收15万元,乡村振兴新引擎!
- • 全市中小学全面启动“劳动实践周”,每校打造“责任田”
- • 助力脱贫攻坚,5000万元小额信贷助力贫困户创业梦想成真
- • 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服务标准化,助力教育公平迈出新步伐
- • “花炮技艺传承班”免费招生,定向安置就业300人,传承非遗技艺助力乡村振兴
- • 芦溪紫红米电商直播助力扶贫,年销售额突破2亿,2000户贫困家庭脱贫致富
- • 桐木镇楚王台遗址考古展示馆盛大落成,春秋青铜器复制品亮相展馆
- • 萍水河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落地,生态种养户年获奖补万元,共筑绿色家园
- • 芦溪县电瓷产业链延伸至乡村,20家村办企业年产值突破3亿
- • 电瓷产业大脑上线,智能匹配全球订单缩短交货期60%
- • 张佳坊乡玉皇山古道焕新颜,徒步寻访徐霞客游记石刻
- • 电瓷产业大脑上线,智能匹配技术助力全球订单交货期缩短60%
- • 世界首条特高压绝缘子智能产线投产,良品率突破99.9%再创新高
- • 宋代名宦王古墓园廉政石刻发现,中纪委官网专题解读引发热议
- • 废弃矿区华丽转身,康养小镇地热温泉疗愈中心年接待10万人次
- • 非遗技艺“打锡壶”走进校园,学生作品淘宝众筹引发热潮
- • 张佳坊乡徐霞客古道研学季盛大开启,徒步打卡赠《徐霞客游记》线装书
- • 莲花县“富硒农耕研学基地”开课,学生亲历水稻基因测序实验
- • 全国首个零碳电瓷产业园落户芦溪,助力绿色发展迈出新步伐
- • 张国焘旧居变身气味博物馆,数字调香机重现1922年安源煤烟风情
- • 非遗夏布惊艳巴黎时装周,传统工艺订单激增300%
- • 安源区“政银担”联动,发放20亿低息贷款助力企业扩产
- • 湘东区荣膺“全国农村艺术教育实验区”,陶艺课程助力乡村教育振兴
- • 萍乡腊肉汉堡惊艳上海美食节,中西合璧成新宠,日销千份引关注
- • 全市中小学教室空调全覆盖,30万名学生共享清凉夏日
- • 芦溪紫红米荣登欧盟有机认证榜单,电商直播助力日销突破10万单
- • “高铁+文旅”专列盛大开通!萍乡至长沙周末游套餐销售火爆
- • 全国首条莲文化主题高速服务区开放,体验采莲制藕粉,感受江南水乡风情
- • 萍乡环保科技园二期盛大开建,50家“专精特新”企业齐聚共筑绿色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