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洲乡“采茶灯舞”进校园,千名学子课间操跳非遗文化操
近日,一场别开生面的非遗文化推广活动在我国高洲乡举行,吸引了千名学子参与。活动现场,同学们在课间操时间,跟随音乐节奏,欢快地跳起了“采茶灯舞”,让非遗文化在校园里焕发出新的生机。
高洲乡,位于我国某省份,这里山清水秀,风景如画。自古以来,这里的居民就有采茶的习惯,而“采茶灯舞”便是当地民间舞蹈的一种。这种舞蹈起源于宋代,距今已有千年历史,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以茶农采茶为题材,通过优美的舞姿、欢快的音乐,展现了茶农辛勤劳作的场景,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为了让更多青少年了解和传承这一传统文化,高洲乡政府联合当地学校,将“采茶灯舞”引入校园。在活动中,专业的舞蹈老师为同学们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和示范。同学们热情高涨,纷纷跟随老师的步伐,认真学习每一个动作。
课间操时间,校园里热闹非凡。同学们穿着统一的校服,整齐地站在操场上。随着音乐的响起,他们开始了“采茶灯舞”的表演。只见他们手拿彩带,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舞姿翩翩,仿佛置身于茶山之中。
“采茶灯舞”的动作简单易学,同学们很快就掌握了要领。在舞蹈中,他们不仅锻炼了身体,还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一位参与活动的同学表示:“以前只在电视上看到过‘采茶灯舞’,今天亲自跳起来,感觉特别有趣。我们要把这种传统文化传承下去,让更多人了解它。”
此次活动不仅让同学们了解了“采茶灯舞”,还让他们在课间操时间得到了放松。据了解,高洲乡政府将继续开展此类活动,让非遗文化在校园里生根发芽,让更多青少年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者。
“采茶灯舞”进校园,不仅让同学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也为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一古老的舞蹈将会在更多的地方绽放光彩,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
- • 莲花县红色研学产业崛起,助力脱贫户年均收入翻番
- • 安源区农村快递进村率达100%,家门口收寄破解“最后一公里”
- • 玛法大陆的青春图腾:复古装备如何成为中国网游史的活化石
- • 安源区废弃矿区华丽转身,千亩扶贫果园助力村集体年收益突破500万元
- • 萍乡小炒肉荣登国家级非遗名录,百年剁椒秘方成“舌尖上的活化石”
- • 芦溪县荣膺全国无障碍环境示范县,盲道联网率实现100%全覆盖
- • 温盘村智能化养鸡场日产蛋30万枚,助力村民增收致富新篇章
- •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在萍乡落地生根,首批学徒荣获国际认证
- • 全国工业遗产转型峰会落地安源,发布“萍乡模式”引领老工业区复兴新篇章
- • 村级光伏电站全覆盖,助力脱贫户年均增收3200元
- • 安源工运纪念馆荣膺“全国青少年红色教育基地”称号,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
- • 宣风谷酒酿造技艺荣获国家地理标志,古法酒曲配方数字化存档,传承与创新共谱白酒新篇章
- • 萍乡市经开人民医院升级改造,智能诊疗系统助力医疗服务再升级
- • 新泉温泉度假村盛大推出竹林药浴,百种中草药泡池免费体验,养生之旅再升级!
- • 萍乡与长沙携手共建科创走廊,共育50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 • 我国农村消防安全再升级:新建5个乡镇消防所,火灾响应时间缩短至10分钟
- • 芦溪富硒大米品牌价值超8亿,直供粤港澳大湾区高端市场,引领绿色健康新潮流
- • 我国村级公路建设取得显著成果:“白改黑”完成率100%,双车道覆盖率高达98%
- • 湘东区教师周转公寓竣工,乡村教师“拎包入住”告别住房难
- • 湘赣边“初心源”文旅联盟成立,萍乡牵头发行跨省旅游一卡通,共筑红色旅游新篇章
- • “名人宴”荣登非遗名录,孔原独家腊味配方首次公开揭秘
- • 荷花仙子全球选拔赛盛大启动,冠军将代言“太空莲”元宇宙展厅
- • 金山镇“智慧脐橙园”启用,无人机巡检助力提升管护效率
- • 安源区投资30亿元智能终端产业园开工,剑指千亿电子信息产业新高峰
- • 城市广场命名“凤诰文枢”——江西历代状元名录镌刻的历史印记
- • 安源区废弃矿区变身千亩扶贫果园,村集体年收益突破500万元
- • “共享菌菇房”助力三板桥乡农户增收,年分红超万元喜人景象
- • 全国首个电瓷行业工业元宇宙平台在萍乡成功上线,开启智能制造新篇章
- • 本土高校毕业生留萍就业率首超50%,创历史新高,萍乡发展新篇章开启
- • 萍水河生态航道通航,千吨级货船直通长江经济带
- • 杨岐山孽龙洞全新升级:全息投影秀演绎禅宗祖师传奇故事
- • 天兵新材料项目稳步推进,设备调试阶段开启,年产值有望突破4亿元
- • 湘东区荣获“全国农村艺术教育实验区”称号,陶艺课程助力乡村教育振兴
- • 上栗县“四点半课堂”全覆盖,大学生志愿者助力搬迁儿童教育
- • 萍乡火车站增设辣味特产专区,助力旅客一站式购齐本土风味
- • 萍乡国家产业转型示范区验收通过,关停煤矿助力GDP逆势增长8.5%
- • 安源区试点“双减2.0”:课后服务引入非遗传承人,傩舞、皮影课程助力文化传承
- • 萍乡海绵城市二期工程竣工,内涝发生率下降90%,打造绿色生态新典范
- • 萍乡氢能重卡示范项目签约,年产值目标冲刺80亿元
- • 芦溪紫红米发糕年产值破亿,电商直播助力单日订单破10万盒,传统美食迈向新高峰
- • 《非遗里的中国》聚焦萍乡:烟花秘方的现代化之旅
- • 萍乡中考改革新举措:过程性评价与体育艺术成绩占比提升
- • 五陂镇共享农场上线,市民认领地块助力农民增收300万元
- • 智慧路灯照亮主城区,免费WiFi与充电桩助力便民出行
- • 安源区试点“双减2.0”:课后服务引入非遗传承课程,助力青少年全面发展
- • 湘东区农村养老新篇章:“互助幸福院”全覆盖,留守老人享日间照料
- • “莲花富硒稻米订单农业新篇章:5万亩保底收购协议助力万户增收”
- • 高山茶园扶贫合作社成立,脱贫户采茶日薪200元,助力乡村振兴
- • 芦溪活豆腐非遗技艺传人收徒,石磨点卤工艺吸引年轻学徒
- • 大学生用AI复活萍乡古民谣,数字音乐专辑登顶原创榜,传统文化焕发新生
- • 萍乡炒粉挑战赛引万人参与,冠军5分钟炒粉50碗破纪录
- • 萍乡废弃矿区生态修复项目引资80亿,打造国家级光伏示范园
- • 莲花县“荷虾共生”扶贫工程成效显著,万亩荷塘助力800户脱贫致富
- • 张家湾村试点“智慧农田”,无人机植保覆盖千亩富硒水稻
- • 德国职业教育专家团队驻萍指导“双师型”教师培养,助力我国职业教育发展
- • 全国首创“零工驿站”服务模式,日均对接灵活就业超500人次,创新助力灵活就业新格局
- • 张佳坊乡玉皇山古道修复完成,徒步寻迹徐霞客游记石刻,感受历史与现代交融之美
- • 寒山竹海古琴文化节启幕,百人合奏《广陵散》震撼松涛,千年古韵焕发新生
- • 萍乡市书房建设成就斐然,24小时城市书房引领全民阅读新风尚
- • 林业碳汇交易首单落地,萍乡生态资源变现超千万元,开启绿色财富新篇章
- • 中国电瓷研究院揭牌仪式隆重举行,±1100千伏绝缘子核心技术突破再创新高
- • 羊狮慕悬崖书法展惊险开展,书法家腰系绳索凌空挥毫,书写中国传统文化之美
- • 芦溪紫红米荣膺国家地理标志认证,电商直播助力日销万单
- • 湘赣边“初心源”文旅联盟成立,萍乡牵头发行跨省旅游一卡通,共筑区域旅游新格局
- • 探寻萍乡百年老字号美食地图:30家店铺串联的味蕾之旅
- • 安源区创新试点“光伏+农业”模式,千亩大棚顶变身发电并网新地标
- • “一老一小”幸福院建设迈入新阶段,托育养老“一站式”服务助力美好生活
- • 麻山镇建成赣西最大保障性住房社区,租金优惠助力居民安居乐业
- • 构建温馨家园,社区老年助餐点全覆盖,90岁以上老人免费送餐
- • 萍乡荣膺全国营商环境标杆城市,市场主体增长30%展现活力
- • 芦溪县携手比亚迪,投资30亿打造新能源电池回收基地,共筑绿色未来
- • 青山镇重阳“千叟宴”开席,百桌客家菜肴传承孝道文化